临湘沿江1公里内有化工企业22家,其中关闭退出类12家、鼓励搬迁类10家,分别占全省任务的34.28%、20.4%,是全省退出搬迁任务最重、唯一整园退出的地区。近年来,临湘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岳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有效推进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工作。截至目前,12家关闭退出类企业已全部退出;10家鼓励搬迁类企业已退出6家,剩余4家拟于2023年4月份全部停产,所有搬迁企业已签约入驻临湘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退出搬迁过程平稳有序,实现了企业“零信访”。主要做法:
一、坚持常态长效,一份责任扛到底。临湘市坚持把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作为严肃政治任务、头号环保要求、重点产业工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市沿江化工企业退出工作指挥部,常态化推进退出搬迁工作。一是工作一月一调度。严格按照“一企一策”任务清单每月进行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推进会、办公会50余次,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矛盾及时化解。二是帮扶一旬一上门。建立一名常委、一个部门、一个联系人、一家企业“四个一”联点帮扶机制,每旬上门对接企业,目前共为企业调处债务纠纷8起、协调企业融资12次、依法处理企业股权纠纷2起、解决土地纠纷4起。三是风险一周一排查。严格压实安全环保“包保”责任,市长每周研究安全、环保工作,安排财政资金30万元聘请专家每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并从应急、生环等部门选派专业人员驻园区指导,确保企业安全平稳退出。
二、坚持公开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出台《临湘市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改造奖补和支付办法》,确定了总体思路和适用原则。一是依程序评估。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走公开招投标程序,聘请省内口碑好、业务精的第三方公司独立开展企业退出评估。建立第三方公司与企业的“防火墙”,双方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私下交流,同时要求各部门单位不得干扰评估活动。二是分类别奖补。对于生产企业,按照土地保值、房屋估值、设备残值“三值”原则进行核算、奖补。对于停建项目,按照“土地费用全额退还、工程费用据实核算、其他费用协商处理”原则一次性奖补到位;对于停产企业,“一企一策”协商处置,退出1家奖补1家,12家退出的停产停建企业(建议删除)目前共落实奖补资金约1.57亿元。三是按进度激励。在保证基本额度的前提下,实行企业奖补金额与进度快慢挂钩,对第一个退出、第一个开工、第一个竣工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以经济措施激励企业加快进度。
三、坚持耐心精细,一套班子抓到底。在指挥部设立协商谈判、拆除验收、资金保障、园区建设、风险防范、污染防治、督查考核7个工作组,安排市级领导牵头负责,抓好各组统筹、调度和督导,确保企业退出搬迁专业化、精细化推进。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企业退出搬迁前,与各企业负责人进行多轮谈判、反复协商,做到企业不满意不收兵,努力争取满意率100%的最好结果。二是严守各类红线底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和规定做好谈判、验收、治污等工作,及时排查、处理企业各类风险隐患30多个,实施原农药厂土壤污染治理等项目2个。三是足额保障资金需求。积极向上争取省级专项补助资金,目前已到位资金1.5亿元,成功发行10亿元沿江化工企业退出专项债券,有力确保了后续企业奖补和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全力提升工作效能。坚持看进度不看汇报、看数据不看做法、看结果不看过程、看地面不看账面“四看四不看”标准,做到每周看现场、督进度、报情况,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四、坚持破旧立新,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当作临湘市产业结构的大优化、园区布局的大调整、发展理念的大更新,启动新一轮园区调区扩区工作,对沿江片区分三块进行开发,做到“退一进三”。一是建设省内一流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在距离长江8公里的杨桥地块,投入8.7亿元高标准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该产业园已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首批十家化工产业园”之一,并由岳阳市政府明确为乙烯炼化一体化下游项目和生物医药项目承接地。园区已签约项目26个,其中10家搬迁企业已有6家试生产,4家可在6月份竣工投产,将打造名副其实的百亿园区。二是建设服务湘鄂的大数据产业园。认真落实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要求,加强算力支撑能力建设,签约引进投资30亿元的湘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4万平方米、4000个机柜的金融级数据中心,依托现有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数据产业园,配建2万平方米商业服务综合体,力争成为长沙、武汉异地灾备中心。三是建设国内先行的中非工贸产业园。在原化工园区地块建成投资6亿元的一期工程,入驻中栊木业等企业7家;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已签约,第一批入驻科特迪瓦年产30万吨棕榈油项目和大豆加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土地挂牌程序,力争建设国家级中非工贸合作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