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教育体育局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教体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进取之年,教体系统将树牢“收官”意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转变观念,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体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制度体系,继续高歌猛进,为建设“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作出新的贡献。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岳阳市和临湘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一三五”基本思路,坚持党建总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推进“把方向、提质量、补短板、强素养、惠民生、增活力、保稳定”等方面工作,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
二、主要目标
(一)全面提升教育体育质量
1.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稳定在100%,高中阶段入学率在90%以上;年度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在98%以上,高中在97%以上、职业中专在95%以上。年度辍学率为零。
2.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推进特教学校建设,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90%以上。
3.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新中、高考制度改革,将重点高中部分招生计划的50%单列为指令性计划,并100%分解到校,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范围,严格执行普职分流政策,促使普职分流比例接近1:1。
4.紧跟时代发展,提升工作创新,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完善阳光招生工作方案,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工作成果,全面启动高中阶段化解大班额工作,加强标班建设,着力破解“择校热”难题。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6.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考各批次上线率、学考合格率较2019年有较大提升。
7.健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序推进课后服务,全面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着力推进“班级管理”“高效课堂”“阅读提升”三项工程。
8.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工作,抓好新学籍录入和“空挂学籍”清查工作,严格控制不按政策转学,提高学籍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9.全面推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持续开展武术进校园、校园足球等活动,全力打造学校 “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特色体育项目。
10.积极备战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岳阳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举办湖南省钓鱼邀请赛、“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临湘赛区)选拔赛、临湘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市各市直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和全市各市直单位篮球赛;实施完成农民健身工程更换申报和健身路径;大力扩展体彩销售渠道,争取体育彩票发行新突破。加大体育场馆、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力度,搞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
11.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让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湘北大地蔚然成风。
(二)着力办好实事工程
1.及时跟进绿城、万象、文创园配套幼儿园建设进度,启动职高附属公办幼儿园筹建工作。
2.完成市九中迁址工作,确保2020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3.继续抓好中小学食堂改造或重建,加大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投入,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实验室和图书室等建设,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
(三)认真落实《2020年岳阳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临湘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教目标任务
岳阳市:
1.建成江南、实校、定湖、乘风、坦渡、横铺等社会足球场7片。
2.完成白云湖、嘉年华、云水湾等3个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建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幼儿园“两个占比”达标工程。
3.深化临湘市万通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群建设,全力支持岳阳职院建设全国“双高”职业院校。
4.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49所,幼儿园建设2所。
临湘市:
1.破除教育发展短板,新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
2.完成黄盖、忠防2所公办幼儿园市级民生实事工程。
3.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江南、长塘、白羊田三所学校教师周转房共84套和羊楼司、定湖2栋教学楼及其附属工程。
4.完成坦渡、江南2所中学社会足球场建设。
5.加大“校联体”和教育体育建设力度;拓宽教师补员渠道,启动定向委培计划,提高乡镇教师补贴;全面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让特殊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
6.开展学校周边秩序专项整治。
三、工作重点
(一)把好教育政策方向,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三进”工作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多形式、高质量、全覆盖的方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
2.抓好课堂主阵地,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示范课堂,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推动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继续完善并落实局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制分解工作,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三重一大”廉政风险排查、中小学招生工作制度的监督落实,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
3.进一步健全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管理制度,落实快捷便民服务宗旨,加大对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1.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基层、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三走进”活动,进一步精简会议、压缩文件、规范公务活动安排,厉行勤俭节约,做到廉洁从政。
2.大力推进局机关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改进机关作风,从严治理干部作风。
3.对于教体系统内部“三公”管理、考勤管理等问题,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不断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
四是夯实基层党建管理层级
1.加强中小学校党建督导考核,强化党组织书记工作责任考核和“头雁效应”,落实好问题、任务和责任“三项清单”,逐步形成党建、行政和教学“三个督导”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的工作机制。
2.坚持把“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与党员培训和考核评先评优有机结合,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3.深入推进 “一线工作法”,组建“双百活动”服务队,重点抓好对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生和特殊儿童的关注,开展多种关爱、慰问活动,努力开创乡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化、长效化、规范化的新局面。
五是全面渗透意识形态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抓好课堂主阵地,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强化教师授课纪律和规矩,加强对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社团、网络等阵地管理,将自己学、集中学、线下学、线上学等方式有机结合,坚决斩断错误思想的传播渠道,全域提升教师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
2.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工作方式,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1.以“平安校园”创建为主线,大力实施“保校护苗”行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学校安全工作制度,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开展师生防震减灾、交通安全等专项活动,开展逃生安全演练。
2.加强校园安防“四项”建设(即:保安、一键式报警器、视频监控联网、护学岗建设),规范学生集体外出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校外集体活动报批制度,特别是校外研学旅行活动要强化申报、严密组织,确保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
3.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校公共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管理。
4.严格落实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管控与处理条例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扎实推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校车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力度,重点做实做细校车、交通、食品、禁毒、防溺水、防欺凌等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四不放过”,以责任倒查、工作倒逼的方式,从严从重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稳定责任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安全监管执行机制、安全源头监管机制”“四到位”。
5.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校车驾驶人、照管人员年度轮训工作,联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查校车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快校车平台建设,进一步实施校车安全评估管理,提质升级校车监控系统。
6.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宣传深入课堂、深入师生、深入社会,发挥家长及监护人的监管责任,特别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构建联防联控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7.广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实综治民调宣传工作,巩固“平安校园、清洁校园、书香校园”创建和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努力营造安宁详和的教育环境。
(二)加强教育科学管理,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克难发展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临湘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临湘市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日常监管,按规定配齐配足保教人员。
2.严格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依法落实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定,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治理,并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确保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0%,2021年达到50%的总体目标,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
3.幼儿园要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逐步提升公办幼儿园入学占比,切实发挥好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办园品位,使我市“一镇一特,一园一品”的精致幼教特色不断得以固化、亮化和深化。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提升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持续推进城乡教育对口帮扶工作,通过送教下乡、资源共享、教师结对等方式,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帮扶力度,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办学差异。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依法强化政府行为,严格执行控辍保学通报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层层落实控辍任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3.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建立“三残”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保证残疾学生等特殊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
三是普高教育稳中有进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定完善新中、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考试改革的精神和目标,熟悉新课程的方案和标准,引导学生理性规划生涯、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2.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合理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推动解决普通高中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巩固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大力倡导质量立校、特色立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普通高中科学发展。并积极做好高中阶段分流工作,优化普职结构,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3.加强对学生选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指导和辅导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要加强对学考选考的研究,大胆探索与创新,寻找有效应对策略,继续抢占高中质量高地。
4.督查各高中开齐开足课程,落实实验性、实践性、艺术类课程教学环节。
四是职业教育快速转型
1.深入实施《临湘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其他层次、类型教育的贯通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打造特色专业,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等省、市级精品专业为龙头,加大各专业建设力度,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快项目教学课题研究。
3.强化中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发挥职教中心培训功能,将职教中心建设成全市培训基地。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5.深化临湘市万通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群建设,全力支持岳阳职院建设全国“双高”职业院校。
五是民办教育更加规范
1.按照“依法规范、提质树优”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强化动态监管,严格规范民办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和收费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教学常规督查,加大非法办学整治机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做好年审评估工作,推进民办学校内涵发展。
2.开展合作办学,激发民办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及管理,提升成人教育招生工作,力争在2020年完成开放教育招生300人,成人招生200人。
3.加快社区教育的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临湘社区学院,推介先进典型,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制和终身学习体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师资综合素养
一是师德师风常抓不懈
1.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考评机制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机制,提升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2.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治活动,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优化教师仪容仪表、文明举止,重点整治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学生、不关爱学生等行为,坚决禁止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3.落实好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完善新时代人民教师荣誉表彰体系,隆重举行第36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关爱学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向上级推介。
二是师资培养提质增效
1.坚持打造优质均衡教育品牌,紧扣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教师振兴计划,创新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校本研修为着力点,保证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达到72个学分。
2.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健全校长、学校行政、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制度,深化教育管理综合改革,重点加大高中课改通识培训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艺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使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继续做好与教育合作单位开展相关科目脱产培训,着力拓展挖掘高校培养优势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力争选派5-10名中青年优秀校长到北师大或东部地区名校跟班学习培训、选派30-50名本市级骨干教师到湖南一师进行相关科目脱产学习。
4.加大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够更熟练地掌握现代基本理论与教育技术。
5.健全教师读书机制,本着“读书就是工作”的原则,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修炼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
6.继续开展名师及骨干教师“一帮一”“送教下乡”“送课到校”等活动,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缓解城乡教学质量水平的“剪刀差”。
7.做好教师职称申报、认定工作,在坚持“倾斜农村”的原则下,稳妥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和专业学科对口考试工作,使我市教师职称结构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特别是要继续做好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将成绩纳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8.尊重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积极探索建立尊师公共服务和师德优待制度举措,全面清理和规范对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各种报表填写、抽调借用教师等行为,为广大教师营造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三是教师管理守正出新
1.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启动定向委培计划,组织开展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成立招教领导小组,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使教师队伍更加优化。
2.大力规范学校“行政职数超额”和“行政化现象突出”行为,优化校长轮岗交流竞聘机制和教师进城公开选考机制,进一步激活教育人才潜力。
3.认真做好“一个严格两个严禁”工作,即:严格请假手续、严禁在编不在岗、私自借调行为、严禁“吃空饷”现象,坚决落实校长签字审批制,严把请假关口,不要常做“老好人”“盖空心章”,不要让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坚决杜绝私自借调教师违纪行为和“吃空饷”现象,所有教师异动必须经教体局党委集体研究,否则,不予列编和下拨经费,我们要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从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4.做好教体系统计划生育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快教代会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进程,组织好教育系统“送温暖”“三八妇女节”文体活动等系列工会活动。
5.实施城区部分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计划,每年须按本校教师数的2%比例选派优秀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
6.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大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实现人才合理流动,提倡走教、支教,严格控制行政人员职数,使教师队伍与岗位要求有机结合,提升城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7.实施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校联体”结对帮扶和支教工作。
(四)加强基教课程改革,全力确保教育质量均衡
一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及作息时间,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提高学科开设的规范性和自觉性。
2.统一开设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文化。
4.完善各类教育的督查评价和奖励机制,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5.以中小学平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为重点,落实平等、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实施计划。
二是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1.围绕基础领域,按照“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要求,落实教育教学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德育要求。抓好德育常规活动,以日常行为规范、红色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和科普教育等为内容,绘就爱国主义同心圆,打通家校连心桥,全面铺开课后服务工作,突出养成教育特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好全市中小学学生才艺大赛、“国学诵读”比赛和建制班合唱比赛等德育活动。
2.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家长学校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网络和课外“家访”制度,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开放园、讲座等多种形式,探索家校联动模式,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3.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工作,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4.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档次,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评选全市中小学优秀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5.进一步加强学校关工委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扎实抓好“新时代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我为祖国点赞”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努力争创示范家长学校。
6.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实现我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率达100%,组织开展教体系统道德模范、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岗评选和推广宣传工作,组织全市美德少年评选与表彰工作。
7.做好高级中学新生军训和中小学国防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8.加强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实基层团干部力量,选派优秀骨干担任学校团组织书记。发挥共青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把入团关,提高学生团员发展质量,实现初中毕业班团员比例30%以内,高中毕业班团员比例60%以内。加强团员线上与线下管理,做好“智慧团建”和“青年大学习”工作。发挥少年先锋队模范作用,激发活跃中小队,创新创优少先队榜样教育,树立品牌活动。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1.深化教学改革,认真落实《临湘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实施方案》,继续完成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围绕落实核心素养,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选修走班等形式,抓牢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学科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强化教育质量监测,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修订测评问卷,完善管理平台,培训专业队伍,发布初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加强对课改样板校的跟踪指导、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课改品牌。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提高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继续深入推进“高效课堂”“班级管理建设”“提升中小学生阅读能力”“三项”工程。强化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管理和指导,认真组织开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开展以“研”促“教”、以“导”推“行”,以“点”带“面”的教研指导和帮扶活动,关注薄弱学校教学提升,寻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打造临湘教研特色品牌。
4.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全市教师教学大比武竞赛活动。重视德育课题研究,针对德育“五项”专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移民学生、学困生、残疾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
四是强化教育教学开发与运用工作
1.围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抓教育技术工作,抓好教育技术工作促进素质教育”这一方向,以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与应用为重点,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聚焦课堂教学,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交流展示与竞赛系列活动;加强“十三五”教育技术科研规划,组织并开展2020年度教育技术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2020年申报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
2.着力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均衡配置与共享机制,做好优质教育资源自主研发和微课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研发质量和应用效益,拟建设2个网络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网络教研常态化。
3.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拓展教育技术专题培训业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4.制订和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考查实施细则,启用“中小学教学仪器管理系统”,加强教学仪器的管理与配备。
5.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创新教育。
6.建立并完善中小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学生实验操作考试(考查)机制和临湘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抽查专家库,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抽查。举行全市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活动。
五是加强学校体艺劳卫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课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评定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6-8所。
2.严格落实湖南省《关于健康湖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23号)文件精神,继续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中高考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一票否决”制。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分别要达到50%以上和60%以上,2020年各学校要力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30%,至少要达到25%,否则年终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一票否决”。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持续推行武术进校园、校园足球,继续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创建活动,坚决打破“小胖墩”“小眼镜”现象,着力破解视力不良和体质健康水平偏弱等学生素质短板。
3.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立中小学美育课程刚性管理机制,完善美育督导评估、考试体系、器材配备和设施标准化建设,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
4.狠抓劳动教育,通过以日常家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内外载体,细化各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项目、方式、评价,建立教师、经费、基地等支撑体系,依托社会力量和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和吃苦奋斗精神。
5.督促学校配齐体育器材,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保证学生文艺活动经费在公用经费用支出中占到应有的比例。
6.认真搞好音、体、美考查工作以及体育竞技生招生工作,充分发挥考试、招生的正确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社会氛围。
7.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田径和球类项目裁判员及教练员培训班。继续开展体育老师说课、讲课比赛,整体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素质。
8.加强学校校园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和免疫接种等工作的检查指导。
9.按照《食品安全法》《湖南省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及《岳阳市中小学生学校食堂管理细则》等法律和文件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堂管理,大力开展“明厨亮灶”工程;争取2020年底全市覆盖率达98%。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严格遵循“非营利”要求,严查违规牟利、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动态化管理学生伙食质量,督促各学校落实好食品安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考核清单”,做好自清自查工作。从2020年起,学校食材采购不能私自同企业签订采购协议,由学校每月向局机关报送计划,勤管站根据扶贫企业在网上公示的食品质量、价格、品种,确定相关企业配送,学校采购经办人员负责做好资金、实物、账目等各环节工作,必须按时张榜并将资金、实物账目予以公示。学校定期给扶贫企业进行打分评价,对不合格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
六是增强新型师生关系深度
1.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鼓励个性发展,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健全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提升师生互动交流的亲密度。
2.以平等、高效课堂建设实施计划为着力点,深入落实“三项工程”和“四个回归”要求(即:校长回归课堂、教学回归教材、老师回归家访、师生回归情谊),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文化。
3.深度挖掘师生“教”与“学”的契合度,实施学案导学和精细化管理,把全班的“漫灌”和区别对待的“滴灌”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尖子生培养和边缘生转化,实现“教学相长”。坚决遏制“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等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4.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准确理解和把握考试改革的精神和目标,熟悉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寻找有效应对策略,积极做好学生理性规划生涯、选课走班、师资配置、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工作,继续抢占高考质量高地。进一步健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关注薄弱学校教学提升,以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绩效,引领区域内教育质量向更优质、更高位发展。
(五)聚焦全民健身要求,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狠抓竞技体育
1.以田径为主、武术为辅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确保我市田径、武术两块金字招牌不丢。
2.认真组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积极备战2022年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训练工作。举行临湘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湖南省《关于健康湖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23号)文件精神,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体育设施便民化,群众活动常态化,服务体系网络化,激励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做到旬旬有计划,月月有活动。
2.开展好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和监测,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3.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最大限度开放学校。
4.举办省钓鱼邀请赛、“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临湘赛区)选拔赛、全市各市直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10月份举行一次全市各市直单位篮球赛。
三是稳妥推进体育惠民工程
1.继续跟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争取农民健身工程更换申报和健身路径,确保全市各行政村全覆盖。
2.全面启动社会足球场地新建、改建工作,继续向省局争取省级品牌赛事(钓鱼)的申报工作。
3.积极组织各协会开展常年性活动竞赛30-40次。
4.建成江南、实校、定湖、乘风、坦渡、横铺等社会足球场7片。
四是强化体育产业建设
1.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通过举行节、会、赛等形式,扩大对本地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中心运行、鹊福体育服装公司和钓具行业)的宣传力度,做大品牌效应。
2.进一步完善市体育馆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场馆运营模式、制度和方案,争取年底开馆。
3.大力开展体育产业开发招商引资工作,让民营资本进入体育行业。培育体育特色小镇,加快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推进健身休闲与健康、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启动体育产业大调查,协助搞好体育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工作。
4.加强体育彩票网店建设和业主培训,以奖励促销售、以服务强管理,多途径拓展销售渠道,力争实现体育彩票销售新突破。
(六)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
一是严格实施阳光招生
1.坚持和完善“阳光招生”,规范义务教育新生就近、划片入学管理模式,乡镇初中和小学严格执行区域招生规划,按行政区域录取;城区初中和小学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班额、限制规模”的招生原则,进一步缓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严格政策规定,做好普通高中招收录取工作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
2.认真制定和完善2020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完善招生配套政策,简化报名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招生工作平稳进行,顺利完成,实现阳光招生,平安招生,和谐招生。
二是规范办学办园行为
1.规范学籍管理和招生的管理。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做好“省网”和“国网”的对接,抓好新学籍的录入和“空挂学籍”的清查工作,严格控制不按政策的转学,提高学籍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2.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认真执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做到课程总表、周课时表、教师课程表“三表”统一。保证品德(思想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规范各类竞赛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行为和教辅资料管理。深入督查课程计划、作息时间、教辅资料、有偿家教、均衡编班等行为,促进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特别是针对违规征订教辅资料、在职教师家教家养、违规办学和办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为,将持续加大整治和查处力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和调离处理。
5.督促学校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推动各学校向精细化管理迈进。认真做好2020年高考、中考、学考、质量抽测的各项组织工作。
6.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水平,严禁幼儿园以小学教育方式、方法,开设超越幼儿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严禁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创新
1.探索公办幼儿园办学新模式,出台幼儿园管理制度。
2.创新学校食堂工作管理机制,出台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等多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机制。
3.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普通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教师流动管理机制,探索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校际教师交流工作机制。
5.完善学校校长、局机关股长、二级机构负责人轮岗制度和教师进城公开选拔招考制。
(七)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
2020年,继续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缓解城乡入园难问题。落实省教育厅幼儿园装备标准,为公办幼儿园配置各类设备设施,完成白云湖、嘉年华、云水湾等3个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建治理工作,及时跟进绿城、万象、文创园配套幼儿园建设进度。启动职高附属公办幼儿园筹建工作,建设黄盖、忠防2所公办幼儿园市级民生实事工程,积极推进幼儿园“两个占比”达标工程。
二是改善各级学校办学条件
2020年,统筹推进“全面薄改”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49所,完成羊楼司、定湖2栋教学楼及其附属工程建设。新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成市九中迁址工作。抓好中小学食堂改造,提升办学条件,振兴乡村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抓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教职工住房条件。完成江南、长塘、白羊田三所学校教师周转房共84套。
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应用和运营工作,加强督导评估考核,在全市打造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作为教育示范校和样板校。
2.继续加大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投入,加快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室等规范化学校设施设备的建设,继续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电教机构人员全员培训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重点提升乡村学校教师信息化运用和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使用率,让广大教师能够更熟练地掌握现代基本理论与教育技术。
4.拟发《临湘市中小学生物园建设标准(试行)》,推进中小学生物示范园建设。
(八)加大教体经费投入,保障教体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加大教育体育经费投入
1.协调相关部门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逐步增长),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5%以上。
2.落实好教育布局调整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师系统人才培养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以及全民健身工程等教育体育工程专项资金,确保教育体育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
3.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是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坚决打好教育行业扶贫攻坚,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坚持“学生识别资助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效果评价精准”的原则,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等政策落实到位。
2.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工程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县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3.健全特殊学生群体关爱保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残疾儿童、学困儿童的情感关怀、心理辅导和安全防控,促进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4.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落实中职免学费政策。扎实推进大学生助学贷款,做好特困大学生资助工作。
5.进一步拓宽学生资助渠道,多方位、多途径的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在201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联系,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传递爱心,传承美德。
6.加强城乡之间、强弱之间学校的联系和帮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百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三是提高教育资金管理效益
1.以教育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为手段,加快推进预算资金支出,保证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2.协助市财政加强对教育惠民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加强项目资金的立项、使用结算的监督,规范学校财务行为,坚决纠正截留、挪用、挤占、平调和克扣教育经费的行为。
3.加强教育经费绩效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落实负责人主管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和审计队伍建设,逐步推行兼职审计员制度,提高内审人员专业水平。
(九)加大常规工作力度,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1.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重新调整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和简化评价程序。
2.积极开展开展责任区督学遴选聘任工作、督学研修和培训,努力提高我市督学队伍专业化素质。
3.进一步加强常规督查,积极推动新课改。拟订《2020年学校发展性评价方案》,在年终时按照方案内容组织考核。把教育为民办实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大班额化解、“全面改薄”、去行政化等作为年度督政工作重点,进一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确保政府实事和政府绩效考核任务如期完成。
4.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设立责任区督学办公室,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职能职责,每月入校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督导工作1-2次。继续开展办学规范督导评估工作,对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进行督导和网上评估。
5.抓好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督导评估。配合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加强分析和应用,确保质量监测结果有效服务素质教育。
6.认真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二是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1.坚持严督严惩,加大监督执纪和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治理乱收费工作责任体系,落实省市教育收费重点监控制度,完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程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组织开学工作、阳光招生、规范办学行为、家教家养、教育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专项督查,并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清理整治,取缔无证办学。
3.重点整治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违规发放中小学教辅材料盈利、克扣食堂伙食、食堂私设“小金库”、大宗食品采购等问题,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类教育乱收费。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充分发挥综合新闻媒体的作用,坚持正面典型宣传为主,兼顾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进一步做好教育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信息宣传报道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正能量,稳步提升全市教育的形象和影响。加强宣传员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宣传的信息量,力争在上大报、大刊、大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