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科工局2022年工作总结
一、2022年工作成效
(一)沿江化企退出争创全省先进。我市共22家沿江化工企业(其中关闭退出类12家、鼓励搬迁类10家),是全省退出搬迁任务最重、唯一整园退出的地区。2022年,在岳阳市工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超额完成6家沿江化工搬迁企业退出任务,累计完成18家企业退出,工作经验先后2次获全省推介,湖南日报头版头条推介临湘“升级产业破解化工围江”经验做法。
(二)主要经济指标全力后发赶超。认真分析指标推进情况,每周一调度、每旬一汇报,力争扭转颓势、补齐短板、做强优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净增14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完成5G基站建设266个,增长120%,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创新引领服务企业成效较好。为企业争取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制造强省等项目资金1.47亿元,实现历史突破;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联千企”行动,落实处理各类问题298个,累计为18家企业协调解决融资贷款12.73亿元,兑现培育企业奖补资金603万元;成功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9家、“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试点企业1家、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产品冠军产品1个、省级创业领军人才1名。
(四)防疫物资调度做到保供有序。累计采购各类防护物资1800余万元,做到了资金监管到位、采购程序到位、物资质量到位和流转进出到位,为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指标有差距。2022年,我市部分绩效考核指标完成不够理想:一是“小巨人”企业申报少。我市拥有授权发明专利的工业企业约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92家)15%左右,底子不厚、优势不大;二是因无产业作支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军品收入等指标难以破零;三是受疫情和国际、国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滑坡,我市主导产业建材产业不景气,加之22家沿江化工企业逐步退出,新建搬迁项目还未全部竣工投产,导致工业税收下降18.6%。
(二)争先创优有差距。全省真抓实干激励措施涉及工信部门共有5项,我市因多方面的原因,在工作推进上目标不够明确,成效不够理想。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岳阳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和本次会议精神,奋勇当先、真抓实干、全力冲刺,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经济指标提升。抓好指标调度,确保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高新区在省科技厅排名进入全省前25名。
二是全力抓好企业培育服务。认真分析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为企业做好融资对接、项目申报、纾困解难等全方位的服务。力争新培育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小巨人”3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1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突破160家;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100家以上企业深度“上云”、10家以上企业“上平台”;发展省级创业领军人才1-2名;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各级补助奖励资金5000万元以上。
三是全力抓好争先创优突破。真抓实干激励措施做到“报三争二保一”,即要向工信厅和科技厅至少上报3项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奖励项目,争取获批2项,确保获批1项;以浮标(钓具)产业为切入点,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抓好科技指标提升,争创建湖南省创新型县(市)。
四是全力抓好化企退出收官。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考察长江大保护工作,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2023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第五年,沿江化工企业退出工作要继续保持“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抓好与企业的谈判协商,剩余4家搬迁企业要在今年4月份之前完成退出,圆满实现22家沿江化工企业整体退出目标。
五是全力抓好棚改改制扫尾。认真梳理棚改和企业改制相关问题,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工作。着力解决资金、信访等系列困难和矛盾,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争取年内完成纺纱厂、针织厂棚改扫尾,织布厂棚改全面竣工和分房,5家城镇集体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维护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