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型跨越新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临湘两大任务,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民生发展、社会管理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经济实效:双量提升促稳态发展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11.6亿元,2015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14亿元,年均增长13.9%。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亿元,201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亿元,年均增长14.9%。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2015年预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年均增长17.25%。到2015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共计达到1100多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完成工业总产值36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加151亿元,增幅为7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99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6.4%和12.4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3亿元,年均增长13.6%。201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3.5%、8.5%和 %。三产业结构比为 10: 55: 35。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4.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5%。
项目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2014年全市共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48.4亿元,争取国家发债资金13亿元,实际引进内资33.5亿元,同比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黄盖湖防洪治理项目、重金属污染项目、海螺二期、团湾供水等重大项目对接取得重大突破。交通重大项目港口建设、站场建设、干线公路进展顺利,2014年完成投资290523.2万元,2015年年预计完成投资140784万元,
2、城镇建设:提质增效促共享发展
近年来临湘市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2015年城镇化率为48.5 %,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2万余人。 “十二五”期间,建成区面积发展到14.87平方公里。完成了《临湘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临湘市城区排水专项规划》、《临湘市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临湘市发展总体规划》2005 -2015年城市规划第三轮修编,完成了云湖大道、城市园林绿化、107国道提质改造等专项规划设计,以及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城市新区控规编制、儒溪化工园区规划、临港产业区初步规划设计。完成了羊楼司镇、桃林镇、江南镇、儒溪镇、聂市镇的给排水专项规划,桃林镇骆坪村、聂市镇朱贝村、羊楼司镇梧桐村等45个新农村示范村和江南镇、羊楼司、忠防镇三大片区的新农村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城镇提质改造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600万元,完成城区长河、金河、五里牌以及桃林、忠防、白羊田、羊楼司、黄盖等10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连心路、建新北路、永昌东路三条道路的拉通,临湖三期的竣工,南太路改造、麦坡路、城中南路等提质改造计划的启动,切实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通过“一城带三镇”,“以点带面、以城促乡”的城镇发展策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了违规墙体广告、门店招牌、横幅的拆除力度,及时维护市政设施,较好地保障城区道路平坦、排水畅通。“十二五”期间,道路总长63.87公里,道路路网密度4.35公里/平方公里。城区绿地面积488.7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34.2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5.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87%。重点完成了惠民游园、楚水秋园等公园、小游园、星河广场、沿河风光带、乡企委绿地等绿化提质改造工程,绿化“三率”再度上升,为创建夺牌打好了基础,荣获“创建文明城市先进集体”称号。用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7.40%;生活垃圾处理率90%;燃气普及率达90.16%,城区路灯亮灯率达99%以上。乡镇用水普及率达70%,燃气普及率70%,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齐步推进。
3、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促绿色发展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以及全省推进地质勘查找矿唯一试点县(市)。“十二五”期间,共平整土地10万亩、新造林3.2万亩、恢复矿山创面6000亩,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化水平实现程度82.4%,其中: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3.9%,实现程度10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实现程度61.6%。城区新垃圾填埋场工程已竣工验收,于2013年元月7日正式投入试运营。“十二五”期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5%以上。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71吨标煤/万元,下降 5.1%,实现程度为0.65%。临湘市是全省第一个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路灯改造的县级城市,主次街道、背街小巷LED节能路灯改造共4000余盏,率先进入全国“路灯节能减排项目试点县级城市”行列。完成了LED节能路灯改造982盏,每年可节约电费和维护费60万元,亮灯率、亮化覆盖率和社会好评率大大提升。
4、民生建设:广增福利促统筹发展
“十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454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90人,“零就业家庭”援助率继续保持100%。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各类参保人数累计达到52.7万人。广泛开展社会救助,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水平,共发放各类民生资金近4.92亿元,救助各类对象130.6万人次,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所、新建保障性住房14492套。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村级便民服务点覆盖率达100%。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到村平6万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2015年省、市下达的22项实事任务,以及我市自办的8件29项个实事项目,均已超额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共投入资金12亿元, 30万群众直接受惠。新建改造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5座,升级改造121个村电网,总投资1.98亿元。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和布局调整力度,推行划块招生、阳光招教,新建成的儒溪中学和市五完小如期开学,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市民群众一致予以肯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成功搭建了中小企业创新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永巨茶业、国发精细、金叶众望”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龙窖腐乳”、“龙窖酱菜”被国家质监总局公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5%,人民医院门诊楼、精神病医院建设成功立项,妇幼保健院被评为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计生和“两非”查处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实现了“保先进位、创模争优”目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龙窖山堆石墓群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湘花鼓戏”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文艺舞蹈作品获欢乐潇湘金奖2个、省艺术节金奖2个,继续保留了“全国先进文化县”称号,同时获湖南省书画之乡荣誉,白羊田镇成为“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桃矿、源潭文化站成为“国家一级文化站”,大型湖南花鼓戏《铁面税官》先后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田汉新创剧目奖。全市所属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78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文化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全市共有预警广播117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第四次市志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市质监局被授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文明服务窗口”称号(全省唯一),移民工作、经济普查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体育事业捷报频传,我市代表团在全国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夺取5金2银2铜,女子团体总分荣获甲组第一名;在省十二运会上勇夺12金,排名岳阳第一;我市精心承办了2014年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共夺取金牌14枚。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广电、农机、粮食、供销、石油、邮政、气象、烟草、盐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干、工商联、残联、国防动员以及驻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等,积极服务临湘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5、社会管理:平安稳定促和谐发展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收集“四风”问题3150个,解决落实各类问题3000多个,清理腾退办公用房426间、1.9万平方米,盘活国有资产近2亿元,被省内主流媒体广泛推介。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0起92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下发效能监察建议书25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聘请组建了市政府法律顾问团,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提案81件,满意率超过97%,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努力创新政务服务,12345热线平台、政务大厅窗口、市长信箱工单办结率分别达到98%、99%和100%。大力开展“平安临湘”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接待信访,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着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8.12”、“12.10”两起重大恶性案件成功告破,社会各界拍手称快,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我市民调在全省排名第51位,同比上升25位。圆满完成了第九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市)。“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行动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宣传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积累的主要经验
“十二五”时期,临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克服诸多困难,共谋发展,突出转型升级,突出项目建设,突出五城同创,突出基础建设,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民生民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突出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效率。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年”里,我市94个重大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全市重点建设项目47个,总投资53.2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94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1%。2014年全市开展了“大干一百天,冲刺三个一”(向上争取一批项目、引进签约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简称“三个一”)竞赛活动,“三个一批”竞赛活动和44个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增长23%。其中争取国家投资项目113个,到位资金13亿元,增长30%。同时,金融融资再开新局,桃林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成功争取到13亿元发债资金,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临湘支行开业营运。项目建设促进了园区发展,到2014年底 “一园两区”规模企业达到35家,创国地两税8000多万元,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深入开展调研,做好决策参考。为了做好政府科学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调研,组织相关部门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主要有:《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对策思考》、《关于我市农药产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临湘市对接湖南沿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思路与建议》、《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情况汇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临湘市重点领域利用民间投资情况调查》、《工业园区差异化发展战略报告》等调研材料。这些调研报告为促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临湘市对接湖南沿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加快区域经济协作节点城市开发,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推进工业园园区建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指导作用。
——强化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稳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稳定市场秩序,临湘市经济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首先采取五大举措,确保价格稳定: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疏导价格矛盾;认真开展成本监审工作,为价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认真开展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工作。其次,充分运用清费政策,努力保障社会民生:清费减负,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强化“两证”管理,严把收费年检关;强化服务性收费审批,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教育收费;开展民生价格专项检查。此外,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开展了春运票价、农村中小学收费、医药价格、农民建房等专项检查。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机关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近几年临湘市委市政府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机关的行动中,完善、规范了党政班子值周制度、用车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消费刷卡制度、上下班手机刷卡制度、来客接待制度、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等相关机关制度,并装订成册印发到各干部、职工手中。同时制订了《干部工作绩效和股室管理考核办法》,对干部和股室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压力,促进规范化管理。在依法行政、民主决策上,探索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如在城区营运的士车辆涨价的问题上,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先后经过了调查取证、成本核算、公告公示、召开听证会等程序;在项目审批上,落实了“一站式”办理和“一费制”;在物价监管上,春节、中秋、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挂牌上岗、巡回检查、依法查处。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坚持做到了充分听取意见,集体决策。
——深化制度改革,激活发展动力。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力度加大,长安和桥东街道办事处成功恢复分设,五里牌事业站所改革顺利通过岳阳评估验收。“权力清单”重新梳理,共取消行政许可项目22项、承接行政许可项目29项,重新明确企事业单位职能职责530家。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惠临公司”和“交建投”、“教建投”、“保建投”等融资平台建立运营,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小康建设分类改革、乡镇和市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分类改革同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015年新增市场主体2664户,同比增长 16.7%。财税体制改革进展有序,“六位一体”运行管理新机制加快实施,乡财市管乡用不断规范,税源监控、宏观税负分析和税收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营改增”扩面全面落实,税收征管进一步规范。2015年度国地两税分别增长0%和12%,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完成林地流转0.7421万亩、实现林权融资895万元。森林防火带建设加速推进,森林火灾明显减少,农村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改制纵深推进,二轻系统改制顺利启动,化农厂等8家企业改制扫尾和社区移交工作基本落实,二水泥厂改制任务按时完成,标志着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