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聚焦“两山”发展理念,以林长制改革为重要抓手,紧扣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惠民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6.82%,活木蓄积量达332.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蓄积量年增长4.2%,湿地保护率72%,森林火灾发生率和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均在省控指标以内。
一、2022年工作成绩
(一)扩“绿量”,厚植生态底色
一是植绿任务超额完成。以扩绿提质为抓手,以点带面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新造林1.88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退化修复1.7万亩,森林抚育1.27万亩;结合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高标准打造绿色村庄10个,义务植树155万株,均超额全年计划任务。二是廊道建设提质升级。统筹推进全市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完成长江岸线新造278亩,绿化升级提质1551亩;加快推进国省县三级通道绿化,完成造林绿化286.5亩,绿化升级提质184.5亩。三是生态修复稳步推进。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3600亩,封山育林95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6万亩;结合洞庭湖流域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分步骤推进黄盖湖流域湿地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湿地200多亩,黄盖湿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每年越冬候鸟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
(二)守“绿线”,筑牢生态屏障
一是林长制责任扛牢担实。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和“一长四员”管护网格,实行市级林长包镇(街道)、镇级林长包村(社区)、村级林长包网格“一对一”管护责任,完成市级林长巡林交办问题整改销号31个,市级林长约谈镇级林长2人。全年市级林长累计巡林109次,镇村级林长累计巡林1.6万次;护林员巡护总时长3.5万小时,巡护总里程22.3万公里,巡护出巡率、有效率稳定在95%、98%以上。二是资源监管全面加强。科学编制林木限额采伐,采伐量仅占年限额的51.28%,控制在省定限额标准以内。严格征占用林地手续前置审批,办理征占用林地49宗,审批面积121.04公顷。落实公益林、天然林管护92.2万亩,发放惠农补助1559.2万元,管护面积、资金发放到位率均为100%。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市自然保护地达2.1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1.99%,比整合优化前提高2.64%。全面推行古树名木保险,率先为在册2085棵古树名木购买保险,风险保障总金额达7255万元。结合“虎威行动”推进森林督查问题整改,共办结案件45起,移送案件7起,行政处罚49人,整改销号问题52个,实现破坏林草资源存量问题全部清零。三是“两防”网格织牢织密。聚焦关键点、关键事、关键人、关键期,着力推进火险源头管控、应急能力建设和防火宣传教育,有效实现了卫星监测零热点、较大森林火灾零发生,经验做法在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上推广。扎实推进“护松2022”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和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拉网式专项巡查行动,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感病枯死松树数量与2021年同期对比实现“双下降”,松材线虫除治成效评估获全省先进单位。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序推进。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调查样区35个、调查样线158条,完成率达96%,生态系统多样性数据整合完成率50%,遗传多样性调查数据完成率20%。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协作工作机制,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共向37名刑事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三)增“绿效”,推进产业惠民
一是林下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今年成功申报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各1家,发展规模林业示范户40户。完成新造油茶20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8850亩,建有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中心1家,成功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带动林农就业2万余人,实现林下经济年产值达6.24亿元。二是楠竹产业效能不断彰显。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三园一城两片区”产业格局,共引进精品竹展示、加工和销售商家及原材料粗加工交易企业20余家,发展省级林业竹类龙头企业3家,建立电商平台43家,实现总产值40.3亿元,带动周边林农就业近3.5万人。特别是竹炭板材和竹粉新材料项目,在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粮等方面实现产品创新跨越。三是生态旅游潜力不断挖掘。结合全域旅游,充分挖掘龙窖山生态旅游业潜力,打造龙窖山野樱花旅游观光品牌,推动传统林业转型升级,确保林农增收致富。在羊楼司龙窖山村建立规模农庄3家,家庭民宿100多户,旅游综合收入达700多万元。依托五尖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打造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五尖山北端点示范步道34公里,完成步道沿线休息点、补给点及瞭望台露营地主体工程建设,建设了月亮湾和七星岩2个休息亭,为湖南省登山运动会活动在我园开展打下了基础。
(四)强“绿基”,提升责任担当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围绕党建“四亮”、“双创”、“六共联建、先锋同行”等主题活动,探索“党建+林长制”工作模式,结合“三会一刻”、主题党日,先后开展以“为青山增绿、为党旗添彩”、“旌旗招展护青山、森林防火守平安”为主题的党建活动,点亮“红色引领、绿色先锋”林业党建品牌,先后在国家主流媒体发表宣传9篇,省市主流媒体30余篇,有力彰显党建引领在林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强化履职能力。坚持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能力提升大讲堂”、“青年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主题集中培训学习21期,切实提高干部的能力和素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制度,调优正股级岗位14名、副股级岗位24名,推荐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19人,“四海揽才”招聘专业人员5名,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三是强化纪律作风。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严格落实党纪、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开展党员干部警示教育4次、廉政提醒谈话20次,设立清廉文化墙、警示栏、清廉宣传窗12个,张贴清廉格言警句16条;优化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班子集体决策,修订完善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报账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管物。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林长制部门协同不够。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而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但在实施过程中,职能交叉、责任不明、任务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跨部门协作体系不够健全,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二)林业减灾能力不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灭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大多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林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三)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比较滞后,产业规模较小,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匮乏;“两山”转化通道不够顺畅,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不明显,品牌效应不强,特色产业不特,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林长制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不够,系统谋划和统筹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力度不强,林业三大效益未能真正彰显。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不断夯实“一长四员一队”网格化管护体系。加快建设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着力提升资源监管水平,高质量建设林长制巡护系统。
(二)进一步严格森林资源管护。进一步健全森林督查和森林执法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力度,对遗留破坏森林资源问题进行查处整改、执纪问责,并对违法问查处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加强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和惠农资金监管,落实惠农资金双公开发放,确保惠农资金打卡发放到位。
(三)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造林绿化任务,指导各地完成造林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全市2085株古树名木的日常保护管理,加强造林绿化项目的检查验收和资金监管,积极做好造林绿化项目申报。
(四)进一步加强森林“两防”。严格落实防火宣传、巡查巡护、野外火源管控和值班值守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9‰以下,无一起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攻坚战,依托林长制压实镇(街道)和部门工作责任,创新疫情除治工作模式,扎实开质量拉网式巡查,强化疫木销毁闭环管理,确保省林业局下达的五年攻坚目标按期实现。
(五)进一步搞好自然保护地监管和野生动物保护。深入推进我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做好各自然保护地总规修编、勘界立标和团湾自然公园申报作准备。全面排查和系统整治破坏涉林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完善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建设,全面查清我市辖区内致害野生动物种类及受灾情况,按照时间节点按期保质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任务。
(六)进一步抓好林业队伍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守住“红色”初心,担当“绿色”使命;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工作纪律督查,树立风清气正林业环境;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通过四海揽才、招考选调、领导班子带头培训交流、上党课等方式,扩充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提升林业青年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培养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不断优化林业干部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