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024年度总结报告
来源: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日期: 2025-02-14 16:31
浏览量:215 | | | |

  市科工局党组

  (2025年1月9日)

  2024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履行职能,增强“争”的意识、突出“实”的导向、拿出“闯”的劲头,统筹推进创新提升、智赋万企、园区扩片等各项工作,助推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

  局党组始终将班子建设作为党组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强化学习机制。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次党组会议的首要内容,特别是重点学习了意识形态、宣传思想等重点内容,督促班子成员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工作。二是抓实学习制度。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各种方式,引领全局干部提升学习意识;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基础。今年以来,共开展中心组学习13次、专题研讨4次,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5次,机关支部集中学习1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场。三是深化学习成果。全力开展党建引领“四联四促”活动,安排班子成员带队,成立了四个联企服务专班,结合党建工作为企业提供上门政策服务100余次,帮助解决融资、品牌认定等各类困难问题67个。

  二、创新实干、争先争位,进一步提升了能力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订了《科工局各股室考评工作任务》,将绩效指标、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按月进行了任务倒排和调度,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坚持挖潜增效稳增长,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全面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建立了生产经营月度摸底调度机制,完善“小升规”培育库、月度入规资源库和重点企业信息库,持续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预计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增幅在岳阳市排名前2。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强基础,内生动力加速释放。着力打造清廉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申报的会商、联审、跟踪服务等流程,培育企业创新发展。建立239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学研信息库,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全年新增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历年累计数量,排岳阳市第1名;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1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8.47亿元、科技成果登记108项,开发科研助理岗位66个;引进外国高水平人才1名,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岳阳市科技考核指标中排名第1。三是坚持数字牵引促转型,融合赋能纵深推进。按照《临湘市推进“智赋万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政策红利。2024年,我市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中试平台、省级智能车间、省级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各1家,分别取得零的突破,填补了历史空白;着力培育上云企业696家、上平台企业138家、智能制造企业10家、智能制造产线15条、智能工位60个,入选全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1个、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5个、全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典型应用场景项目1个;立足安全生产工作,指导28家企业进行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智赋万企行动综合排岳阳市第1名。四是坚持改革攻坚激活力,服务园区高质发展。为推动我市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我局立足职能职责,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顺利完成22家沿江化工企业退出设备拆除、场地清理等扫尾工作,帮助企业代办奖补手续,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解决搬迁困难。牵头负责中央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对我市沿江化工退出的专项审计工作,及时做好资料上报、协调对接等,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完成;另一方面,我局牵头制订了临湘高新区绿色化工园扩片申报工作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省、市上级部门多次进行对接,确保自资、住建等7部门提交的扩片申报资料得到省工信厅的认定,拟在2025年1月份出具对我市同意扩片的批复,拟扩大我市化工园区面积5000余亩,为引进一批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产业项目,紧跟岳阳打造万亿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的走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化工退出和扩片工作双重驱动下,我市化工产业逐步实现了华丽转型,如搬迁企业福尔程公司先后摘得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单项产品冠军等金字招牌,维摩公司拟认定省级科技创新中试基地,越洋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医药原料药产学研实践基地,还有双阳高科等一批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依托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促成金融机构与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比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解决授信贷款2.8亿元。

  三、攻坚克难、求真务实,进一步彰显了干部担当

  抓实抓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在落实重点工作等重要领域和各种急难险重、关键时刻中体现政治站位、展示担当作为。一是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持续开展重点岗位、关键环节风险点排查,先后出台《临湘市科工局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为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清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争资争项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有效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在重点任务上聚焦发力。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夯实作风建设。坚持定期专题研究、不定期督查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今年安排部署2次,督查检查3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风党纪廉洁教育,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集中轮训、开展警示教育、观看廉政教育片等载体,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提升干部思想认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今年通报典型案例3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上廉政党课2次。三是立足民生实事,转变科工形象。针对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有关行为开展突击检查3次、提醒谈话6次、集中谈话1次,党组书记上专题党课1次。针对意识形态研判分析,全面梳理工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完成了原工业系统困扰多年的12家企业改制工作,兑现职工补偿资金1460.23万元,1140名职工全部移交属地社区管理,计生、就学、房产、档案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局面临工业改制企业1万多名下岗职工的特殊群体,在省委巡视期间未发生群体信访事件。同时,彻底解决织布厂棚改房的配套工程建设进度问题,在省委巡视期间完成88户交房和小区配套建设;纺纱厂、针织厂棚改涉及产权证办理、资产处置等问题均得到妥善处置,为市委、市政府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回顾一年来我局党组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规矩意识有所弱化。去年以来,我局以推进清廉项目创建为抓手,促进了科工形象逐步转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仍然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覆盖范围不广的问题,后期的跟踪对接还不够深入,对企业的实际帮扶成效还不够显著;省级绿色工厂、单项产品冠军等工作跟踪调度不够紧密,完成情况与年初预定目标相差较远。二是政令意识有所淡薄。上级下达项目争资政策后,申报方案上报不及时、联审机制落实不到位,入企服务未达到预期效果。三是纪律意识有所下降。违反作风建设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是上下班考勤有“签到就撤”、“登记代签”等现象;二是上班期间“串岗脱岗”,影响工作交办和工作调度。四是制度意识有所退化。虽然出台了《市科工局考评工作方案》,但部分干部工作中没有上进心、荣誉感,工作干好干差无所谓,影响全局争先创优;在落实机关管理制度方面有偏差,入企服务报备不够及时,脱离职责范围开展行业监管工作,无形中影响了科工形象,从而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25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科工形象转变中勠力同心、负重奋进、善作善成。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指引,转变干部作风。把党的建设作为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和动力,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突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完成棚改改制工作彻底扫尾,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二是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做强主体建设。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型县市,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技术合同登记额达60亿元,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力争全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小巨人企业、单项产品冠军企业各1家。三是以化工园区扩片为契机,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上云1000家、上平台100家,两化融合贯标在线评估诊断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全力推动浮标(钓具)产业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化工园区扩片工作,抓实企业培育工作,引导绿色化工产业中的新投产企业申报制造强省等重大产业项目5个,支持企业在湖南省专精特新专板挂牌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