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项目受理公示
来源:政务公开中心   日期: 2015-07-27 00:00
浏览量:1 | | | |

2015年7月27日,我局受理岳阳惠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对受理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日期:2015年7月27日起10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730-3736878、0730-3723163(传真)

电子邮箱:LXGL6878 @163.com

通讯地址:临湘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股

邮 编: 41430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受理日期
1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建设项目 北起永昌西路,南至长安西路 岳阳惠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常德市双赢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

注: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2、建设单位及环评机构对项目环评文件公开内容负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 目 名 称: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岳阳惠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七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岳阳惠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喻小平 联系人  
通讯地址 临湘市临湘大道社保大楼
联系电话 0730- 传真 0730- 邮政编码 414300
建设地点 北起永昌西路,南至长安西路
立项审批部门 临湘市发改局 批准文号 临发改[2015]号
建 设 性 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号 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占地面积(m2) 14720 绿化面积(m2) 1900
总投资(万元) 3551.7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129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6%
评价经费(万元)   预投产日期 2015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建设背景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是连接永昌西路与长安西路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城市次干道,位于临湘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范围内,该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西北部,属已建成区,目前,区域内已建成的南北向道路较少。项目周围居民主要通过小街巷进入永昌西路及长安西路。这些小街巷基本上只能通行行人及非机动车,且极不平整。为改善区域内出行的交通压力、改善旧城区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结构的优化,岳阳惠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551.7万元建设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位于临湘市城区城西片区,是连接永昌西路与长安西路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北起永昌西路,南至长安西路,道路全长459.261m,规划路幅宽32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双向四车道。 2 项目概况 2.1线路走向 本项目起点与永昌西路交叉,往南止于长安西路,与长安西路道路相交,各相交路口均为平交。道路沿线未跨越溪河,无桥梁,无涵洞。 2.2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工程,路线全长459.261m,路幅宽度为32m,设计时速为40km/h,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双向四车道,为规划的城市次干道。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内的道路工程(含路基、路面)、排水工程、交通工程、亮化工程及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项目组成详见表1-1。项目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1-2。 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型 建设内容 1 主体 工程 路基工程 路基宽32m,全长459.261m 路面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共计14720m2 2 配套 工程 交通工程 公交站、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讯号灯等 绿化工程 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在边坡开挖处进行绿化处理,同时做好景观设计 亮化工程 路灯照明系统 给排水工程 给水管道及雨水管道约460m,污水管道460m 表1-2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道路指标 1 道路等级 / 城市次干道 2 设计行车速度 km/h 40 3 城市交通设计年限 / 15 4 道路长度 m 459.261 5 道路红线宽度(路基宽度) m 32 6 最大纵坡度 % 2.4 最小纵坡度 % 1.5 7 车行道宽度 m 2×7 8 路面结构 / 沥青混凝土 9 路面设计载荷 / BZZ-100KN 10 车道数 道 双向四车道 12 拆迁建筑物 m2 6000 13 挖方 m3 28823 14 填方 m3 4420 15 道路面积 m2 14720 16 车行道面积 m2 8740 17 人行道面积 m2 3220 18 绿化带面积 m2 1900 19 平面交叉 处 2 20 总投资 万元 3551.7 3 工程设计方案 3.1平面设计 平面线保持规划线位,由直线组成,无圆曲线。起点永昌西路及终点长安西路都为已建成道路,在平面设计时,我们对接其道路车行道边线,尽量减少对其交通造成影响。所有平面设计参数符合规范要求,具体指标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图1-1 道路平面设计图 3.2横断面标准设计方案 本项目为双向四车道,横断面设计拟定为:6.5m(人行道)+19m(机动车道、含非机动车道)+ 6.5m(人行道)=32m。道路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1。 图1-2 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3.3 纵断面设计 本次纵断面设计在起点处与永昌西路现状横坡顺接,终点与长安西路现状横坡顺接,。纵断面设计全线共设计了3处竖曲线,其中凸曲线1处,凹曲线2处,最大半径4500m,最小半径1000m,最大纵坡2.4%,最小纵坡1.5%。设计中尽量考虑纵组合设计合理,以求达到良好视觉效果,行车舒适和安全。挖方量为28823m2,填方量为4420m。具体指标详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图1-3 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3.4路基设计方案 1)一般路基设计处理: 在施工前,要先清洗除表面的一层种植土、腐植土、有机质土及淤泥等不合路基使用要求的土。平地(地面坡度0~1:10)填土前须碾压;地面坡度为1:10~1:5时须填前挖松再碾压;地面坡度大于1:5时须填前挖台阶。填挖交界处必须挖台阶,零填地段超挖回填,填挖交界处路基下必须清楚较松散的岩石覆盖土; 2)特殊路基(软土)处理: 当软土厚度不大于3.0m,抛填片石或填土;当软土厚度大于3.0m,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对应采用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3)路基压实度要求:, 为了防路基沉陷和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对路基的压度实进行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实要求如下:对于填方路段,路槽底0~80cm范围内的路基压度实度不得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路槽底80cm~150cm范围内的路基压度实度不得小于93%重型击实标准),路槽底0~30cm范围内的路基压度实度不得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 4)路基边坡处理: 路基填方边坡H≤5m,采用1:1.5。 路基填方边坡H≤5m,采用1:1.0。 结合两侧用地的开发时序,若近期不开发,则填挖高度高于2米的边坡采用植草防护,若两侧用地近期开发,则不做防护。 行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1.5%。 3.5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路面结构型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它具有噪声小、行车舒适、灰尘少、便于维护和管线埋设。本次路面结构设计具体如下: 1)行车道结构: 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PC-3乳化沥青粘层(PC-3乳化时有沥青 0.4/m2) 6cn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PC-2透油层(PC-2乳化时有沥青 1.0L/m2) 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5.5%) 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5.0%) 15cm厚碎石垫层 土基(E0=40MPa,压实度≥95%) 2)人行道结构: 3cm厚花岗岩人行道板 3c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 15cmC15水泥混凝土垫层 土基(EO=40MPa) 3)路面排水 地面排水采用管道排水,机动车道道路横坡为1.5%,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2%反坡。每隔30m~40m设置地面雨水口,通过管道集中排水。 图1-4 道路面结构设计图 3.6交叉工程设计 建新北路全线交叉道路共2处,全部为平面交叉方式,对于主要干路和次要道路采取渠化设计,结合交通信号灯控制,详见表1-3。 表1-3 建新北路沿线交叉情况 序号 相交道路名称 相交道路宽度 交叉形式 备注 1 永昌西路 40 T 现状路,城市次干道 2 长安西路 50 T 现状路,城市主干道 本项目共有2处交叉工程有1条主干道、1条次干道。项目交叉工程较少,不会对区域交通造成明显影响,整个路线对交叉工程的设计较为合理。 3.7给排水设计 3.7.1排水工程概况 本区域排水制度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接入永昌西路和长安西路的现状排水管网。项目废水经永昌西路市政管网和长安西路市政管网,通过长安阁污水泵站提升,最终进入临湘市污水处理厂。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方案,道路两侧分别铺设城市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 3.7.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构成: 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水影响行车安全,设计通过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同时对各类设施进行综合设计,以实现迅速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目的。 路基排水: 路基两侧设有路排水管道,路面雨水排入路下雨水管道。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主要采取路肩开放不设集水沟的分散排水方式排除路表水。道路车行道两侧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HDPE管,电热熔接口。 3.8管线工程 考虑将来道路两厢的城市化发展,本项目给排水管道、供气管道、电力线路、信息管线等辅助工程均与道路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地下管线应与道中线平行,分配管线应敷设在支管线较多的同侧,同一管线不应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以免多占位置并增加管线间的交叉。地下管线可布置在路侧带下或人行道下,在快速路下不宜布置任何管线。重要路口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应预埋过街管。与盲道发生冲突,避免盲道的拐弯,保证无障碍通行。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3.9照明设计 路灯采用TN-S接地系统,路灯总装设功率约为15KW,在K0+040人行道外设置一台配电柜。照明控制前期采用时针控制和手动相结合,并预留接口,后期接入路灯管理处的三遥控制。路灯采用11M高单臂路灯,臂长为2.5米,光源为250W高压钠灯,路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标准段采用40米间距。 3.10绿化设计 根据建设方意见,本项目不专门建路侧绿化带,绿化设计采用人行道绿化及铺装设计。 人行道绿化及铺装设计采用枝叶茂密的香樟,株距为8米;树池石为麻石条石,规格为1200×1200(毫米),人行道铺装采用花岗岩人行道板,人行道为单坡,坡度为2%。绿化率约为13%,符合城市道路绿化率基本要求。 3.11公交停靠站布置 公交车港湾停靠站:全线共设置1对,均设置在交叉口,为即停即走公交站台。 3.12人行过街布置 为保证交通顺畅和方便行人过街,本工程与永昌西路、长安西路均为十字交叉口,均设计利用人行斑马线,在交叉口四个方向均设置信号灯控制。 3.13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指引残视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形的提示盲道。 本工程盲道设置在人行道上,距离行车道边缘5.7m处,宽度为0.4m。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聚0.4m处设置提示盲道。 4 征地拆迁 (1)工程占地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5520 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4720 m2,无原有老路,临时占地面积800 m2。拟建道路两厢区域属于临湘市长安街道办事处三角坪社区,区域内现状用地基本为耕地、住宅地等等,分布较零乱。项目占地情况详见表1-4、表1-5。 表1-4 本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 单位:m2 序号 占地项目 占地面积 占地类型 占地性质 耕地 林地 其它 1 路线区 新建部分占地 14720 8899 0 5821 永久占地 2 临时占地 施工生产生活区 800 800 0 0 临时占地 表1-5 工程占地类型、面积一览表 单位:m2 占地类型 单位、宅基地 林地 耕地 沟渠 农田 合计 面积 5821 0 9699 0 0 15520 所占比例/% 37.51 0 62.49 0 0 100 (2)拆迁安置 项目共涉及拆迁工程4316m2,其中308m2为中国电信,403m2为能源公司,针织厂为1769m2,其余为私人房屋,共九栋。项目内除一户因补偿原因未达成协议外,其余全部征收工作完成,并已进行建筑拆除,无环保拆迁。 5 土石方平衡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土石方工程中挖方28823m3,填方为4420m3。表土暂时堆存于路线主体工程区两侧,作为后期道路绿化的表土回填,石方部分用于路基回填。本项目多余的土石方由临湘市渣土管理部门调配利用,需运出土石方量为24403m3。弃土弃方须经临湘市渣土管理办公室批准安排,进入临湘市政建设土石方调配,作为规划区内各低洼地填埋处理,由专业渣土公司进行运输。本项目不设堆场。根据临湘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2014年]第76次纪要,渣土填埋场建设由建设局牵头并督促渣土公司规划方案报规委会审定,拟白云镇贺家冲作为远期填埋场选址,三湾工业园入口处作为近期填埋场选址,由规划局牵头,国土局、建设局、林业局配合,在城区南面再选一至二处。工程的土石方平衡情况详见表1-6。 表1-6 本项目土石方平衡估算一览表 单位: m3 项目 表土 土石方 合计 挖方 3000 25823 28823 填方 3000 1420 4420 调入 0 0 调出 0 24403 24403 6 施工组织 6.1施工生产区 本项目设有一个施工场地,位于北侧K0+20处,占地面积1.2亩。本项目施工生产地均占用的荒地,不影响周围居民。施工场地主要存放钢筋、砂石等建筑原材料。 6.2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材料 项目区及附近砂石原材料丰富,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沥青,不在现场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选择就近购买。 (2)运输 本项目所在区域交通较为便利,区域内已建成有永昌西路、长安西路、临湘大道等多条城市主、次干道,项目所需物料可通过这些已建成道路运入,交通运输便利。 6.3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如下: (1)路基:路基土石方以机械施工为主,并尽可能纵向调配利用,填方尽量取用挖方土石,填方路基施工时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要注意每次摊铺的厚度及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实验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保证路面有良好的支承条件;土石方工程应尽早完成,使路基有充分的沉降稳定时间。 路基防护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堤砌片石护坡,其它路堤采用草皮护坡或骨架护坡,路堑防护主要采用护面墙、骨架草皮、喷播草籽等型式。防护工程的工期与排水工程工期安排相结合,对半填半挖有挡土墙及防护路段,优先路基开工,对填方路段的挡土墙,先砌筑一定高度,再把路基填筑到一定的高度。对于路堑段,土石方开挖优先挖出边线,适时地安排挡土墙及边坡防护在路面开工前完成。 路面:路面施工应优先采用全机械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组成,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组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每个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切合实际。本区域降水丰富,雨季对路基路面施工影响较大,所以路基、路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交通管制: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各方面应合力做好施工中的交通疏导工作,对部分地段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7 交通预测量 根据相关资料,本工程各目标特征年预测交通量见表1-7(表中数据为折算成小客车数)。交通量中大、中、小型车小时值。 表1-7 建新北路高峰预测交通量(puc/h) 起止路段 近期 中期 远期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 1068 2461 3067 8 工期安排及建设情况 本项目实施期为10个月,2015年6月前完成工程前期相关工作,计划于2016年4月竣工。 9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位于临湘市城区城西片区内,属于中心城区,为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是连接临湘市城区城西片区的一条重要的城市次干路,两厢规划用地均规划为二类住宅区及商业建设用地。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土地现状为荒地和住宅地,土地征收正在办理中,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情况及现场调查,项目建设区内无地下管线。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区域内道路施工将对沿线两厢环境造成一定的噪声、扬尘和水土流失污染。 (2)道路车辆行驶时排放和产生的CO、NO2、THC等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3)道路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声环境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临湘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是湖南省的北大门,素有“湘北门户”之称,介于东径113°18′45″至113°45′04″,北纬29°12′00″至29°51′06″之间。东北与湖北赤壁、崇阳、通城毗邻,西北与湖北洪湖隔江相望,南与岳阳市云溪区、岳阳县相邻。滔滔长江流经其西北部,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及武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市东西横跨42公里,南北纵长71公里,总面积1720.04Km2。 本工程位于临湘市区西面,北至永昌西路,南抵长安西路,其具体位置见附图。 2、地形、地貌 临湘市地处幕阜山余脉东北角,属湘北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区,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逐级倾斜。东南部为低山区,最高为药茹山,海拨1261米,中部为丘陵区,西北部地形平缓,海拔都在100米以下,以长江一带最低,海拔仅21.7米。从东部的药茹山到北部的长江,相对高差1239.3米,比降为2.65%,各类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为:低山18%,丘陵60%,平原18.5%,湖泊3.5%。 3、工程地质 工程所建地湖南临湘市属山岗、丘陵地带,以低矮山岗为主,海拔50米左右,区域地质环境好,不存在工业污染及土地恶化现象,区内末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矿产,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压矿现象。区域内土壤为酸性红页岩土壤结构,地质层粘砂砾层,地表层风化松软,除风化层外,地层结构坚硬、承载力高、地壳结构紧密,区内地质构造不太发育,尚末发现岩浆岩,区内工程地质良好,不存在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无压矿情况。 4、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项目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烈度为VII度。项目应按规定做好构造抗震设防。 5、 水文 临湘市域内河港纵横,汇集成三大水系:一条是游港河,自药菇山发源,在长塘进岳阳西塘入洞庭湖,干流全长74公里,总流域面积为738.2平方公里;一条是湘鄂交界的界河坦渡河,发源于药菇山东麓,从羊楼司沿坦渡、定湖进入黄盖湖,干流全长63公里,总面积为390平方公里;一条是城中长安河,发源于横卜乡坪头村八房冲,经横卜、桃林、城南、长安、五里、聂市、源潭进入黄盖湖。在临湘境内15.3km,平均流速为28.5m3/s,最高水位(吴淞水位)35.94m(1998年),最低水位(吴淞水位)17.27m(1960年)。 6、基本气象特征 临湘市地处东亚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边缘,具有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春雨、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4-8月为雨季,雨水集中全年的70%以上。气象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 16.4?C; 极端最高气温 40.4?C; 极端最低气温 -11.8?C; 年平均气压 100.3KPa; 年平均降雨量 1469mm; 年平均蒸发量 1476mm; 年日照时间 1811.2h 年平均风速 2.6m/s 最大风速 20.3m/s 全年主导风向 NNE 夏季主导风向 S 据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未发现珍稀动植物 7、植被 临湘市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等。植物区系成分主要有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杜英科等植物。路线所经区域垦殖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低山丘陵的原生植物基本被开发殆尽,现状植物主要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油茶林、毛竹林和荒山灌草丛。临湘市森林覆盖率为61%。 据现场调查,拟建道路沿线区域多为丘岗地,植被主要以马尾松林为主的次生植被和农业植被,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以及濒危、珍稀植物物种。 8、 动物 临湘市野生动物资源曾经十分丰富,野兽主要有水鹿、鹿、刺猬、野猪等数十种;野禽有百多种,常见的有野鸡、野鸭、鹰、猫头鹰、麻雀、画眉、斑鸠等;鱼类有鲤鱼、青鱼、草鱼、鲢、鳜、银鱼、黄尾鲴等:还有一定数量的节肢、两栖、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由于森林质量的下降,许多动物失去栖息之所,加上大量捕猎,野生动物,尤其野兽、野禽数量大大减少。 据调查,拟建道路沿线人类活动频繁,没有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沿线野生动物主要以斑鸠、喜雀、麻雀、啄木鸟等鸟类及鼠类、蛙类、蛇类等常见物种居多,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文物保护、人群健康等): 1 、社会环境概况 临湘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荆州,春秋时属楚,秦属长沙郡。宋至道二年,设王朝道,后改为临湘县,属巴陵郡,其文化具有楚文化、湖湘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的多元特色。临湘市城区位于临湘市域中部偏西,湖南省东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越而过,是湖南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北大门”。西紧邻岳阳市,非农人口84194人,常驻人口11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湘地处湘北边陲,位于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是湖南的北大门。2013年,临湘市辖13个镇,5个乡,2个办事处,310个村(居)民委员会。年末人口总数52.6万人,常住人口50.58万人,城镇化率44.6%。全年人口出生率13.42‰,人口死亡率为6.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8‰。全市共有中小学校160所,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55463人。有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3处,藏书15.2万册。各类医院、卫生院34座,病床1400张,卫生工作人员达1591人。 据初步核算,2013年,临湘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01.65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53.1亿元,增长11.3%。三产业结构比为13.3:56.9: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7元,同比增幅达9.8%,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同比增长13.4%。 2013年,临湘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3.8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5.57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16亿元,同比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38亿元,增长13.9%。其中,城镇零售总额40.62亿元,增长20.3%;乡村零售总额11.76亿元,增长3.8%。完成财政总收入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2、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 (1)总体发展目标 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市区周边发展要素,打造“一城两片”结构的临湘中心城区,形成岳阳都市区重要增长极,加快新型工业化,打造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临港产业基地,最终把临湘市区建设成设施完善、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宜居生态型城市。 (2)城区发展规划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南控北拓,西延东优”。 南控:处于水源上游、夏季主导上风向区,且目前已发展约3平方公里三湾工业园用地,综合考虑宜控制发展,提高三湾工业园内部产业准入门槛; 北拓:利用对接儒溪工业园、武广高铁和平缓的用地优势,向北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利用城市主干道的延伸,实现与南部建成区的快速对接; 西延:利用国道107改线为临岳快速路优势,对接海螺水泥、白云镇、云溪区现有建设区,向西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适当引导市区现有产业转移发展的空间布局。 东优:梳理城东现有建设情况,合理优化东部老城的用地布局。 (3)用地空间布局 a)居住用地 规划城市居住用地778.79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31.55%,其中,主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共700.05公顷,临港新区规划居住用地共78.74公顷。 b)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206.82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8.38%。其中,主城区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201.47公顷,包括规划新建的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临港新区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5.35公顷,主要为配套的办公、教育、医疗用地。 c)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302.49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2.26%。其中,主城区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293.58公顷,临港新区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8.91公顷。 d)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共394.85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6%。其中,主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三湾组团,其它组团的工业用地向儒溪、白云方向迁移,规划工业用地281.72公顷;临港新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儒溪化工组团,规划工业用地113.13公顷。 e)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共119.7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4.85%。其中,主城区物流仓储用地主要集中于河东组团,依托火车货站和季南公路形成主城区的物流中心,规划物流仓储用地38.85公顷。临港新区物流仓储用地主要集中于临港物流组团,依托鸭栏码头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并为儒溪化工组团的工业用地配套仓储用地,规划物流仓储用地80.93公顷。 f)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共369.53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4.97%。其中,主城区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共310.38公顷,临港新区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共59.15公顷。 g)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共30.8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25%。其中,主城区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共11.52公顷,临港新区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共19.35公顷。 h)绿地 规划绿地共265.02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0.74%,其中公共绿地209.2公顷。主城区规划绿地共228.52公顷,临港新区规划绿地共36.5公顷。 (4)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区道路系统分以下四个等级: 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50-70米; 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40-60米; 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40米; 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及以下。 主城区规划路网为网格状结构。规划由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和跨京广铁路通道共同形成 “六纵六横”骨架路网结构。根据规划局提供的证明(见附件3),本项目道路为城市次干道。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临湘市城市城区,根据环评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可采用评价区域内现有的常规监测数据。监测点位分布见附图。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临湘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3月对城区空气环境进行了常规监测,监测项目共3项,即PM10、SO2、NO2,监测频次为每周隔天监测,每月采样12天,每天连续24小时,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行。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1。 表3-1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表 (mg/Nm3) 项目 统计项 环保局 第二光荣院 三湾工业园 SO2 日均浓度 样品数(个) 12 12 12 浓度范围 0.005~0.006 0.004ND 0.077~0.081 平均值 0.0058 0.004ND 0.079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超标率(%) 0 0 0 标准值 0.15 0.15 0.15 NO2日均浓度 样品数(个) 12 12 12 浓度范围 0.037~0.042 0.029~0.033 0.042~0.049 平均值 0.039 0.031 0.046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超标率(%) 0 0 0 标准值 0.08 0.08 0.08 PM10日均浓度 样品数(个) 12 12 12 浓度范围 0.0120~0.156 0.059~0.092 0.121~0.168 平均值 0.136 0.080 0.147 最大超标倍数 0.04 0 0.12 超标率(%) 33 0 25 标准值 0.15 0.15 0.15 由上表可知,第二光荣院监测点SO2、NO2、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分别为0.004NDmg/m3、0.029~0.033mg/m3、0.059~0.092mg/m3,所有样本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环保局监测点SO2、NO2日均浓度值范围分别为0.005~0.006mg/m3、0.037~0.042mg/m3,所有样本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0.0120~0.156mg/m3,超标率为33%,最大超标倍数为0.04。三湾工业园监测点SO2、NO2日均浓度值范围分别为0.077~0.081mg/m3、0.042~0.049mg/m3,所有样本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0.121~0.168mg/m3,超标率为25%,最大超标倍数为0.12。环保局、三湾工业园PM10超标原因可能为受到了工业园陶瓷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临湘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3月3日对长安河水环境进行了常规监测,共设置三湾、拦河坝、普济桥3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共 15个项目,监测统计数据见表3-2。根据临湘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分情况,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三湾监测断面,拦河坝监测断面,普济桥监测断面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Ⅳ类、Ⅴ类水域水质标准。 表3-2 2015年3月长安河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 监测断面 监测项目 单位 平均值 超标次数 超标率(%) 执行标准 拦河坝 pH 无量纲 7.81 0 0 6-9 溶解氧 mg/l 9.65 0 0 ≥3 高锰酸盐指数 mg/l 3.19 0 0 ≤10 化学需氧量 mg/l 17.1 0 0 ≤30 六价铬 mg/l 0.004 0 0 ≤0.05 氨氮 mg/l 0.598 0 0 ≤1.5 总磷 mg/l 0.07 0 0 ≤0.3 氰化物 mg/l 0.004ND 0 0 ≤0.20 挥发酚 mg/l 0.0003ND 0 0 ≤0.01` 氟化物 mg/l 0.15 0 0 ≤1.5 砷 mg/l 0.001 0 0 ≤0.1 铜 mg/l 0.01 0 0 ≤1.0 锌 mg/l 0.01ND 0 0 ≤2.0 镉 mg/l 0.0003 0 0 ≤0.005 铅 mg/l 0.003ND 0 0 ≤0.05 普济桥 pH 无量纲 7.54 0 0 6-9 溶解氧 mg/l 8.25 0 0 ≥2 高锰酸盐指数 mg/l 4.08 0 0 ≤15 化学需氧量 mg/l 24.0 0 0 ≤40 六价铬 mg/l 0.004 0 0 ≤0.1 氨氮 mg/l 0.733 0 0 ≤2.0 总磷 mg/l 0.23 0 0 ≤0.4 氰化物 mg/l 0.004ND 0 0 ≤0.20 挥发酚 mg/l 0.0006 0 0 ≤0.1` 氟化物 mg/l 0.19 0 0 ≤1.5 砷 mg/l 0.001 0 0 ≤0.1 铜 mg/l 0.02 0 0 ≤1.0 锌 mg/l 0.01ND 0 0 ≤2.0 镉 mg/l 0.0001ND 0 0 ≤0.01 铅 mg/l 0.003ND 0 0 ≤0.1 三湾 pH 无量纲 7.29 0 0 6-9 溶解氧 mg/l 9.65 0 0 ≥5 高锰酸盐指数 mg/l 3.19 0 0 ≤6 化学需氧量 mg/l 17.1 0 0 ≤20 六价铬 mg/l 0.004 0 0 ≤0.05 氨氮 mg/l 0.598 0 0 ≤1.0 总磷 mg/l 0.07 0 0 ≤0.2 氰化物 mg/l 0.004ND 0 0 ≤0.20 挥发酚 mg/l 0.0003ND 0 0 ≤0.005` 氟化物 mg/l 0.13 0 0 ≤1.0 砷 mg/l 0.0005ND 0 0 ≤0.05 铜 mg/l 0.02 0 0 ≤1.0 锌 mg/l 0.01ND 0 0 ≤1.0 镉 mg/l 0.0004 0 0 ≤0.005 铅 mg/l 0.003ND 0 0 ≤0.05 从表3-2可知,长安河三监测断面中,长安河三湾、拦河坝、普济桥监测点水质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关标准。 三、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监测点的布置以能反映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现状为原则,采用“以点代线,反馈全线”的方法。根据项目组现场调查,沿线居民已经征收完,留有部分建筑物未拆迁。本次监测共设置4个监测点,点位分布详见附图2。 (2)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有关规定进行。 (3) 监测时间与频率 各监测点按昼间和夜间分段监测。 昼间:6∶00~22∶00 夜间:22∶00~次日6∶00 监测以昼间为主,昼间监测一次、夜间监测一次,每次连续测10分钟,连续监测两天。 监测时间:2015年6月10日 (4)监测结果及分析 监测结果见表3-3。 表3-3 声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序号 监测点 名称 与道路中心线距离 Leq监测结果 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永昌西路与本项目交叉口(K0+020) 10m 69.4 54.5 70 55 昼夜间均达标 69.6 54.1 70 55 昼夜间均达标 2# 市光荣院(K0+120) 20m 51.5 41.9 60 50 昼夜间均达标 51.1 42.3 60 50 昼夜间均达标 3# 居民楼(K1+200) 30m 50.4 41.0 60 50 昼夜间均达标 50.8 41.2 60 50 昼夜间均达标 4# 长安西路与本项目交叉口(K0+450) 10m 67.1 52.1 70 55 昼夜间均达标 68.4 55.3 70 55 昼夜间均达标 通过对现状调查和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评价区域其声环境质量较好,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 四、生态环境质量调查 项目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以林地、农作物为主。其中林地植被主要群落为马尾松、樟、柑桔等,灌木有短柄枹、茅栗灌椎木、乌饭树灌丛、映山红、马银花、短柄枹、白栎、胡枝子。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桔、油菜、蔬菜等。根据现场调查,参考《湖南省古树名木》以及对沿线林业部门的咨询,本项目评价区范围内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外,暂未发现其他国家保护植物,樟树在当地分布较为常见。动物以常见的蛇类、蛙类、鼠类以及鸟类为主。道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它保护区域,无珍稀植物物种群落,也无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空气环境和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沿线居民;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长安河,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沿线植被,未发现名木古树、文物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4。
表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功能 相对位置及距离 规模 执行标准 空气环境 邮电小区 居住点 东侧,60-100m 约90户 (GB3095-2012) 中二级 市光荣院 居住点 东侧,20~50m 约120人 城西学校 民办学校 东侧,70m 约300人 乡企局、园艺场住宅楼 居住点 东侧,20~50m 约50户 针织厂住宅楼 居住点 西侧,60m 约40户 居民零星住宅 居住点 东、西两侧,10~200 约300户 声环境 邮电小区 居住点 东侧,60-100m 约90户 (GB3096-2008) 中2类 市光荣院 居住点 东侧,20~50m 约120人 城西学校 学校 东侧,70m 约125人 乡企局、园艺场住宅楼 居住点 东侧,20~50m 约50户 针织厂住宅楼 居住点 西侧,60m 约40户 居民零星住宅 居住点 东、西两侧,10~200 约300户 水环境 长安河 景观娱乐用水 东面,1.22km 小河 (GB3838-2002) 中的Ⅲ类 生态环境 动植物资源 / 沿线 / 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 水土保持 / 永久占地、临时占地 / 社会环境 工程沿线受征占地、 拆迁影响的单位 居民 征地内 9栋 保证居民生活质量 电力线、通讯线等 基础设施 沿线 若干 正常运行 项目周围环境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附图2。示意图见图3-1 永昌西路 建 新 北 路 长安西路 图3-1 项目敏感保护目标示意图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水环境:项目纳污水体为长安河,其三湾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拦河坝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普济桥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道路红线35米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红线35米内规划建设的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及35米外执行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二级标准。 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 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五、工程分析

(一)项目建设流程简述(图示) 1 工艺流程 项目建设流程见图5-1。 破土、开挖 扬尘、噪声、污水、渣土 土方转运 扬尘、噪声、污水、渣土 扬尘、噪声、废气 路基、路面施工 配套设施建设和绿化 扬尘、噪声、废气、渣土 交付使用 扬尘、噪声、废气 管理维护 图5-1 项目建设施工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沥青,不在现场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拟设1处施工场地,初步定于道路北侧K0+50处,占地面积约1.2亩,作为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地。 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1 环境影响因素筛选 在对拟建项目沿线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沿线的环境状况和工程规模,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见表5-1。 表5-1 环境影响因素矩阵筛选表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期 施工期 营运期 占地 拆迁 安置 路基 路面 绿化工程 材料 运输 机械 作业 临时工程 运输 行驶 绿化 养护 社会环境 就业、劳务 ■ ○ ○ ○ □ □ ○ 经济 ■ □ 旅游 ● ● ● □ □ 土地开发利用 ■ ■ □ 居民出行、 交往 □ 相关规划 □ 生态环境 陆地植被 ■ ● ● ■ □ 水土保持 ● ● ● □ 地表水质 ● ● ■ ● 地下水质 土地利用 ■ ■ □ 生活质量 声环境 ● ● ● ■ □ □ 环境空气 ● ● ■ □ □ 居住 □ □ 美学 ● ● ● □ □ □ 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从表5-1可看出,项目占地和拆迁对土地利用将产生不利影响(改变了土地的用途)。施工期的影响大都为短期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开挖、弃土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干扰等。营运期的长期不利影响主要为汽车噪声、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路面雨水径流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项目运输交通也会带来许多长期有利影响,营运期的长期有利影响主要为运输行驶对旅游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 2.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见表5-2。 表5-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要素 建设期 营运期 营运近期 营运远期 社会环境 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占用及利用开发 土地占用、土地利用价值 拆迁安置、交往便利性 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水利等规划 城市、水利等规划 景观资源 工程与美学、自然景观的和谐 工程与美学、自然景观的和谐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 土地占用 — — 土壤及局部地貌 植被恢复 - 植被及陆生动物 防护工程及土地复垦 - 水环境 施工现场施工污水:pH、SS、COD、石油类 路面雨水径流:pH、SS、COD、石油类等,有毒有害危险品水污染环境风险 声环境 施工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Aeq 交通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LAeq 环境空气 TSP 汽车尾气中有害物(NO2、CO) 地下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集中处理,对地下水无影响 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很快排入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无影响 2 主要污染工序 2.1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分析 2.1.1大气污染 (1)扬尘 本项目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扬尘主要污染环节为车辆运输和施工车辆进出产生的道路扬尘,施工卸料、堆放产生的扬尘。 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中,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影响最大、时间较长,其影响程度因施工场地内路面破坏、泥土裸露而加重,一般扬尘量与汽车速度、汽车重量、道路表面积尘量成比例关系,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当汽车运送土方时,行车道路两侧的扬尘短期浓度可达8~10mg/m3,超过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但是,道路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迅速下降,扬尘下风向200米处的浓度几乎接近上风向对照点的浓度。据对同类工程的比较分析,由于车辆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对项目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特别是第一排房屋的居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 路面施工,卸料和物料临时堆放过程也将产生少量粉尘。根据有关测试成果,在距路基40m处大气中TSP浓度0.23mg/m3。 (2)沥青烟气 建设项目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商品沥青,拟从当地购买),沥青的摊铺时会产生以THC、TSP和BaP为主的烟尘,根据工程类比资料,沥青烟气排放的浓度约12.5~15 mg/m3,其中THC和BaP为有害物质,对空气将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人体也有伤害。另外,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散落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3)施工机械和车辆排放的尾气 施工过程中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在燃烧汽油、柴油时排放的尾气含有THC、颗粒物、CO、NOX等大气污染物。 2.1.2水污染源 项目施工人员住宿不集中安排,每天施工结束后人员回家住宿或租住附近居民家,产生少量生活污水统一进城市污水管网。施工过程中生产废水污染主要为设备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砂石冲洗废水、施工场所初期雨水及道路混凝土养护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极少量设备跑、冒、滴、漏的污油,产生浓度分别约为300-350mg/L、8-10mg/L。 2.1.3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本项目可能用到的筑路机械主要有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根据常用机械的实测资料,其污染源强分别见表5-3。 表5-3 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 序号 机械类型 型号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最大声级 1 平地机 PY16A 5 m 90 2 振动式压路机 YZJ10B 5 m 86 3 双轮双振压路机、三轮压路机 CC21 5 m 81 4 摊铺机 ZL16 5 m 87 5 推土机 T140 5 m 86 6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W4-60C 5 m 84 2.1.4固体废物 项目清理表土约3000m³。表土暂时堆存于施工场地的表土堆场,作为后期公路绿化的表土回填,因此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土石方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沿线房屋拆迁。 (1)建筑垃圾 工程需拆迁建筑面积共4316m2,根据近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3,则沿线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431.6m3,建筑垃圾密度约为1.6t/m3,则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90t。建筑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全部由临湘市渣土办管理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转运至指定的渣土场处置。 (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0kg/人·d计算,施工高峰期人数约30人,则排放量约为0.3t/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30t。 (3)土石方弃渣 根据项目土石方平衡分析,整个道路工程挖方约28823m3,填方4420 m3,项目多余挖方等总土方量约24403m3,将全部由临湘市渣土办管理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负责土方转运。通过临湘市渣土办严格管理,所有的施工渣土、废料和建筑垃圾可全部综合利用,使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可最大限度减少废弃土方随意倾倒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2.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噪声影响 主要来源于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 (2)环境空气影响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有CO、NOX、HC等)以及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道路扬尘。 (3)水环境影响 道路营运期对附近水体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雨水径流。 (4)生态环境影响 营运期随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区域内植被将得到恢复,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5)社会环境影响 对加速临湘市城区城市道路网建设、交通通行便利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施工扬尘 扬尘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机械尾气 CO、NOx 少量,难以计量 少量,难以计量
营运期 道路扬尘 扬尘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汽车尾气 CO 0.218mg/s·m 0.218mg/s·m
THC 0.152mg/s·m 0.152mg/s·m
NOx 0.034mg/s·m 0.034mg/s·m
水 污 染 物 施工 期 生活污水 COD 250mg/L ,0.36t 200mg/L 0.29t
BOD5 150mg/L 0.216t 150mg/L 0.216t
NH3-N 35mg/L 0.05t 24mg/L 0.035t
施工废水 COD 300mg/L 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SS 350mg/L
石油类 10 mg/L
营运期 路面雨水 BOD5 5.08mg/L 5.08mg/L
SS 100 mg/L 100 mg/L
石油类 11.25mg/L 11.25mg/L
噪 声 施工期 施工机械 Leq 80~90dB(A) 达标排放
营运期 行驶车辆 Leq 63.9~80.8dB(A) 达标排放
固废 施工期 工程弃渣 建筑垃圾、弃土 24403 m3 由渣土办统一处理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30t 送垃圾填埋场
主要生态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沿线为城市建设用地,区内为宅基地。本项目建设期主要生态影响为水土流失,随着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施工期结束,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

七、境影响分析

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拆迁问题影响分析 本项目征收和规划调整问题正在解决,安置工作由临湘市政府统一安排,其中以经济补偿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偿安置,目前场地只有一栋建筑未进行拆除。 a)征地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项目永久占地14720m2,临时占地800m2(包括施工便道、临时堆场等),主要是荒地。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采取措施恢复原有功能。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所在地已“城市化”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降低,将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只要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妥善安置失地村民,对居民个体的影响会进一步减小。 b)拆迁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项目共拆迁各类房屋约4316m2,工程拆迁总户数约为9户,无环保拆迁。另外还需要拆迁原针织厂部分厂房。拆迁对居民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拆迁补偿和再安置措施是否合理。本项目拆迁采用货币安置或以就地期房实行产权调换来完成,产权调换房地段位于临湘市长安街道办事处三角坪居委会新建组。若能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合适的现房安置,使居民生活质量不低于拆迁前,一般都能得到拆迁户的支持和理解,也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因此拆迁对居民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比较小。 2、道路阻隔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行驶将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量,也可能影起交叉路口处的交通堵塞,并使过往行人的安全系数将降低。本项目施工期间应采取由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对车流进行分流,并设置交通屏障和警示灯等措施,确保交通有序,行人安全,尽量保持交通的顺畅。本项目所在区域主要为待开发利用的土地,区域内规划建设的商品房项目均未建成,区域内居民少,因此对周边居民出行的阻碍作用很小。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品味。 3、基础设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迁移当地的部分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用电情况,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4、减缓拆迁不利影响的措施 (1)建设单位编制详尽的拆迁安置计划,对需要拆迁安置的居民尽早征询再安置的建议,并在施工前尽早通知,积极准备;按照《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岳阳市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岳政发[2013]2号)的有关规定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切实落实补偿款并合理分配土地,保证居民的原有生活质量不致降低甚至有所提高。 (2)做好施工现场工人的劳防以及疾病交叉传播的防治工作。 (3)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发现有墓葬、古化石、古硬币、有价值的古代物品或文件、建筑结构及其它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它遗迹或物品时,应及时向有关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和保护,必要时暂停施工。 (4)施工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工程所涉及的供电、通信、给排水等地面及地下各种不同的管道和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应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拆迁、改移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时不影响沿线水、电、气、通信等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5)为使工程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和区域交通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制定如下减缓措施: ①施工期间区域道路交通车辆行走路线应进行统一分流规划,以防造成交通堵塞;并应提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出示安民告示。 ②合理设置主体工程沿线临近交叉道路的合并与临时绕行通道,最大限度缩短主要交叉道路的封闭施工期。 ③要在施工路段设执勤岗,疏导交通,保证行人的出行安全。 ④同时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运输车辆行走路线也要进行统一安排,颁布有关限制规定,以确保区域交通的畅通和正常运行,为减少项目施工期交通阻隔影响。 (6)施工期景观协调措施建议:①为减少工程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场址选择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②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弃置施工废弃物。弃渣土、建材临时堆放场,严格在规定区域内作业,禁止由于随意丢弃污染景观环境;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料场、施工便道及施工临时场地等场地内的油污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可减轻施工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施工期影响仅是暂时的,待施工期结束后,本项目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区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人员不在场地统一安排住宿。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渣土车清洗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各租住地的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后排至临湘市污水净化处理中心处理达标后排放,渣土车清洗污水经简易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后排至临湘市污水净化处理中心处理,对长安河下游水质影响小。 为减轻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设置施工废水沉淀设施,在冲洗车辆场地设简易沉淀池,对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循环使用。 (2)施工完成后不得闲置土地,应尽快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或进行环境绿化。在工地四周设截水沟,防止下雨时裸露的泥土随雨水流入沟渠,造成水体SS增加,泥沙淤积。 (3)运输、施工机械临时检修所产生的油污应集中处理,擦有油污的固体废物不得随意乱扔,应集中收集后妥善处理,以免污染水体;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在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废水排放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1.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道路建设区扬尘及施工机械尾气。 (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①车辆行驶扬尘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r; W——汽车载重量,吨;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表7-1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应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其是减少汽车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最有效手段。 表7-1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 粉尘量 车速 0.1 0.2 0.3 0.4 0.5 1.0 (kg/m2) (kg/m2) (kg/m2) (kg/m2) (kg/m2) (kg/m2) 5(km/h) 0.0511 0.0859 0.1164 0.1444 0.1707 0.2871 10(km/h) 0.1021 0.1717 0.2328 0.2888 0.3414 0.5742 15(km/h) 0.1532 0.2576 0.3491 0.4332 0.5121 0.8613 25(km/h) 0.2553 0.4293 0.5819 0.7220 0.8536 1.4355 如果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量减少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参考同类工程调查报告,洒水的试验资料如表23。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4~5次/天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内。 表7-2 施工阶段使用洒水车降尘试验结果 距路边距离(m) 5 20 50 100 TSP浓度 (mg/m3) 不洒水 10.14 2.81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8 0.60 另外,粉状筑路材料若遮盖不严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随风起尘,对运输道路两侧的居民产生影响,特别是大风天气,影响将更为严重。因此要加强对粉状施工材料的运输管理,使用帆布密封或采用罐体车运输,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②堆场扬尘 道路施工阶段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且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Q——起尘量,kg/吨·年;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见表7-3。由表可知,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 表7-3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 粉尘粒径 (mm)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 (m/s) 0.003 0.012 0.027 0.048 0.075 0.108 0.147 粉尘粒径 (mm) 80 90 100 150 200 250 350 沉降速度 (m/s) 0.158 0.170 0.182 0.239 0.804 1.005 1.829 粉尘粒径 (mm)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沉降速度 (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0 4.222 4.624 ③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在修筑路面时,由于路面的初期开挖及填方过程中由于路面土壤的暴露,在有风天气产生的扬尘影响,随着施工进程的不同,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由于扬尘影响情况的不确定性,类比道路施工期不同阶段扬尘监测结果分析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情况,具体详见表7-4。 表7-4 道路施工期不同阶段扬尘监测结果表 施工类型 与道路边界距离(m) PM10日均值(mg/Nm3) TSP日均值(mg/Nm3) 路面工程 20 0.12~0.24 0.27~0.53 路基平整 30 0.10~0.11 0.20~0.22 平整路面 40 0.11~0.12 0.22~0.23 边坡修整、护栏施工 20 0.05~0.11 0.12~0.13 路面清整 20 0.10~0.12 0.18~0.19 由表可见,项目各施工阶段距离道路边界30m外PMl0日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TSP在路面施工阶段有超标,其余施工阶段均无超标。本项目沿线有少量居民住宅距道路较近,TSP有可能超标。为了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议临时堆放时应适当洒水以增加湿度,并适当进行覆盖,容易产生粉尘的水泥暂存时尽量采用袋装,尽量堆放在室内;在居民区离住宅较近的一侧设置硬质围挡,尽量缩小扬尘污染范围。 为有效防治本项目施工扬尘可能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A、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围档内四周设置排水沟,洗车平台四周设置防溢座和污水倒流渠,将所有施工污水引至沉淀池,防止施工污水溢出工地;污水沉淀时间应大于2小时,统一排入市政管网,禁止将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B、对堆场加强管理,施工场地应设置连续、封闭硬质围挡,主要路段、景观道路、繁华区域及广场周边的围挡不低于2.5米,其它路段高度不低于1.8米。 C、规范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环评建议设置在与永昌西路交汇处,出入口须采用钢板、混凝土、礁渣或细石等进行路面硬化,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加强保洁清扫,场内硬化路面不少于30米,场外须与永昌路、临湘大道路连接;出入口内侧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洗车作业地面至进出口路段须硬化,宽度应大于5米,并铺设加湿的麻袋、毛毡或毛纺布毡等。 D、安排洗车人员,对每台渣土车出场前均要清洗,不得将泥土带出现场,严禁超载运输,渣土装载低于厢板10厘米以上。 E、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建筑垃圾,应采取围档、遮盖等防尘措施,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土方,应采取固化、覆盖或绿化等扬尘控制措施;生活垃圾按照环卫部门要求统一清运至指定的收集地点。 F、房屋拆除工程应采取喷淋压尘措施或其它压尘措施后方可施工;拆除工程完毕后15日内不能开工的建筑用地,应由该建设单位采取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并定期维护,防止周边居民堆砌垃圾。 G、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201-300)和气象预报风速达5级以上时,停止土方和拆迁施工,并做好覆盖工作;当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51-200)和风速达4级以上时,停止土方施工,并每隔2小时对施工现场洒水1次;当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01-150)时,应每隔4小时对施工现场洒水1次。 H、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 (2)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会在施工场地附近排放少量燃油废气,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选用合格的燃油,避免排放未完全燃烧的黑烟,减轻机械尾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另外,由于本项目沿线为城郊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大气环境容量大;施工场地地形开阔,有利于燃油废气的扩散。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且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3)沥青烟气对环境的影响 在道路基础路面建成后,须对路面进行沥青的铺设。沥青烟主要来源于摊铺过程中,组成主要为THC、TSP和BaP,其中THC和BaP为有害物质,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人体也有伤害。为减小施工过程中沥青对施工人员和沿线居民的影响,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本项目应采用商品沥青,不在施工现场设沥青拌和站,施工人员在沥青铺设过程中佩戴口罩,以减少对沥青烟的吸收量。由于项目工程量小,沥青烟产生量较小,且施工场地较开阔,易于扩散,因此对环境空气和施工人员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可较大程度地减少本项目粉尘和废气的排放量,使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减至最小。 (4)施工期扬尘污染对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项目道路用地沿线东、西两侧有电信小区、市光荣院、城西小学、乡企局和园艺场住宅楼及零星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道路施工和运输车辆扬尘将对区域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项目必须根据环评要求,对施工扬尘采取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为各种作业机械(挖掘机等)和运输车辆施工产生的噪声,施工作业及物料运输噪声可能会对沿线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①施工期噪声源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摊铺机、挖掘机等)机械噪声,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80~90dB(A),该类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居民和施工人员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往往具有噪声强、突发性等特点,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评价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施工机械噪声值及其随距离衰减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7-5和表7-6。 表7-5 本项目工程施工设备及其噪声值 单位:dB(A) 序号 机械类型 型号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最大声级 1 轮式装载机 ZL40 5 90 2 轮式装载机 ZL50 5 90 3 平地机 PY16A 5 90 4 振动式压路机 YZJ10B 5 86 5 双轮双振压路机 CC21 5 81 6 三轮压路机 5 81 7 摊铺机 ZL16 5 87 8 推土机 T140 5 86 9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W4-60C 5 84 表7-6 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单位:dB(A) 机械类型 5m 10m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200m 装载机 90 84 78 72 68.5 66 64 60.5 58 振动式压路机 86 80 74 68 64.5 62 60 56.5 54 推 土 机 86 80 74 68 64.5 62 60 56.5 54 平 地 机 90 84 78 72 68.5 66 64 60.5 58 挖 掘 机 84 78 72 66 62.5 60 58 54.5 52 摊 铺 机 87 81 75 69 65.5 63 61 57.5 55 ②施工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 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噪声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本评价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计算出不同施工设备的噪声污染范围,以便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源处理,根据点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出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LI—距声源Ri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 L0—距声源R0米的施工噪声级,dB; —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 对于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对某个预测点的影响,应按下式进行声级迭加: ③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计算和影响分析 (a)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计算 根据前述的公式,对施工过程中设备噪声影响范围进行计算,具体见表7-7。 表7-7 施工设备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限值范围(dB) 影响范围(m) 昼 夜 昼 夜 土石方 装载机 75 55 28.1 210.8 平土机 28.1 210.8 铲土机 39.7 281.2 挖掘机 14.1 118.6 结构 振捣机 70 55 53.2 22.4 压路机 50.0 210.8 移动式吊车 66.8 266.1 卡车 66.8 266.1 摊 铺 机 35.4 167.5 平地机 50.0 210.8 (b)施工期噪声影响 (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时的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预测值还要大,影响的范围还要广,因而场界施工噪声可能达不到相应标准。 (Ⅱ)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白天将主要出现在离施工场地66.8m以内,夜间将扩大到距施工场地281.2m范围内。从推算的结果看,本项目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是铲土机,在夜间禁止施工。 (Ⅲ)由于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距道路施工边界昼间66.8m以内、夜间281.2m以内的敏感点其环境噪声值可能会出现超标现象,其超标量与影响范围将随着使用的设备种类及数量、施工过程的不同而出现波动。本项目沿线居民距离道路最近距离约10米,因此施工过程如不采取相关措施,对其生活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夜间影响更大。 ④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沿线两侧均分布有居民住宅,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轻噪声可能对道路沿线两侧居民产生的影响,本环评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白天12:00~14:00、夜间22∶00~次日06∶00停止施工,主要施工通道也应远离居民区。 (2)合理布局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使局部声级过高,噪声较大的设备尽量远离有居民住宅。 (3)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使用减振机座、围墙等措施,降低噪声。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 (4)设置隔声屏障:项目在道路两侧、物料堆场周围设置的临时围挡防护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隔声作用。 (5)做到文明施工:建筑材料使用和施工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以减少撞击噪声。 (6)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采用配备、使用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7)减少施工交通噪声: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采取上述措施后,预计项目场界噪声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且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1.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施工渣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共涉及拆迁工程4316m2,其中中国电信为308m2,能源公司为403m2,针织厂为1769m2,私人房屋为1836 m2,均为普通砖混住宅房屋,无工业污染源。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3,则沿线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431.6m3,建筑垃圾密度约为1.6t/m3,则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90t。建筑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全部由临湘市渣土办管理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转运至指定的渣土场处置,处置措施合理。 项目施工过程中临时开挖的土方等存放在用地红线内,及时将建筑垃圾、弃渣外运,并交由渣土部门处理;施工渣土由临湘市渣土办管理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负责土方转运;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送往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1.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占地影响 由于本项目路线长度短,占地面积小,需剥离的表土面积较小,因此清除的肥沃表土量较少。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将这些地表土暂存用作道路绿化,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回收,以大大减轻壤肥力的损失量,同时本项目内规划的城市道路、占地影响较小。 (2)对动植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动物在人为干扰下迁移到相对于施工场地较远的地区。通过现场踏勘和调查,项目沿线植被以野生杂草和低矮灌木为主,无大面积自然植被群落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等,因此对植被的破坏影响较轻微;场地内动物极其稀少,未发现大的野生动物,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动植物的影响极为有限。项目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绿化建设,以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3)水土流失影响 由于开挖地面、机械碾压、排放废弃物等原因,施工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扰动了表土结构,致使土壤抗蚀能力降低,裸露的土壤极易被降雨径流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特别是暴雨时冲刷更为严重。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施工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热带风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事先掌握施工地点所在区域降雨的时间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便在暴雨前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减缓暴雨对开挖路面的剧烈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②施工中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在挖填施工场地周围设临时排洪沟,确保暴雨时不出现大量水土流失。 ③本项目施工路段的泥沙容易随水流进入下水道,因此施工中须重视沉沙池的建设,使施工排水经沉沙池沉淀泥沙后用于道路浇洒,避免泥沙直接进入下水道;同时注意沉沙池中泥沙量的增加,及时进行清理。 ④施工过程中,对作业区裸露地表铺2cm厚碎石以控制扬尘和水土流失。作业区周边及场内应根据布置情况布设土质排水沟(1.1m×0.5m×0.4m,以最大集雨面积计算)及土质沉沙池(1.6m×3.2m×1m),并与附近排水系统相接。 ⑤遇上雨季,对堆料进行防尘网覆盖,防止被雨水冲刷,污染周围环境。路基雨季施工地段先完成涵洞,并做好防、排水工作。路堑边坡开挖前,预先做好截、排水工程,堑顶为土质含有软弱夹层岩石时,天沟及时铺砌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以减少雨水对路堑坡面的冲刷。 1.7施工期运输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进及渣土运出时,对运输路线沿线的居民等设施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运输过程产生的运输扬尘及运输车辆噪声。本项目运输时主要经过永昌西路,根据现场调查,上述道路两侧主要分布有居民商业区,为减少运输过程对其影响,环评建议,运输材料及渣土须采用密闭措施,减少扬尘产生,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控制车速,禁止鸣笛。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各方面应合力做好施工中的交通疏导工作,对部分地段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采取上述措施后,运输过程对沿线环境影响不大。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将本项目施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且施工期影响是暂时,待施工期结束后,影响也随之消失。 1.8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1)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到施工图设计中;建设单位应负责环保措施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 (2)承包商在投标中应含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中标的合同中应有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相应条文。 (3)业主应要求施工监理机构配备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监理工程师,实施环境工程监理制度,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监督。各承包单位应配备1名环保员,具体监督、管理环保措施的实施。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减轻其影响,且这些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期结束,本工程建设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2.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道路起到分流作用,对加强区域交通联系,沿线居民及周边单位的出行、交通集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区域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有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的修建对于完善区域内路网、改善两厢乃至区域内出行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区基础设施等都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2.2 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为了防止路面径流污染物污染附近水体,本项目设置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与道路同步建设,采用雨污分流系统,雨水通过路面横坡汇入路侧截水沟,最终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道路排水管网应与区域市政管线同步设计建设到位。 项目营运期对附近水体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交通量及大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多种因素,随机性强。 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在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减少,在前1小时暴雨径流对水体会产生影响,但1小时后,暴雨径流对水体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因此预计本项目营运期间不会对长安河水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2.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是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增加,与车辆的类型、汽车运行的状况以及当地的气象条件有关。类比我省其它道路环境预测及环境监测资料,在路边50米处CO、NOX和CH化合物的浓度较小,污染物浓度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同类项目对NOX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预测,在D类稳定度下,至道路营运远期各路段距路中心线22米处NOX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如静风时,交通量较大路段与升坡、降坡频繁的地形复杂地段、距路中心线22米处NOX浓度预测值有可能超标。本项目两侧规划有部分居民点,NOX排放将可能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但道路车行道两侧设计有绿化带,种植对汽车尾气NOX污染物有较强的抗性,能起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种,最大程度减小NOX对人体的危害。 本项目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相应的尾气排放量也相对较小,因此,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后,车辆尾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相对较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可维持现状。 2.4 交通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为了解项目建成后运营(远期)过程中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调查方法分析,调查道路为临湘市永昌西路,道路全长2120m,路幅宽32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双向四车道,为城市次干道。 本评价课题组于2015年6月8日对永昌西路进行了噪声现场监测。 监测布点:永昌西路; 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eq; 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进行,测量仪器为HY118型声级计,声校准器为HY603型; 车流状况:昼间, 653辆/时,车速约30km/h;夜间,118辆/时,车速约40km/h。 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详见表7-8。 表7-8 永昌西路交通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dB(A)) 监测点 与路肩距离(m) 昼间Leq 夜间Leq 达标情况 1# 10 57.1 48.8 达标 2# 20 56.2 45.2 达标 3# 30 52.3 42.9 达标 4# 50 50.5 40.8 达标 注:对比《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昼间60dB(A),夜间50dB(A)] 根据表交通噪声监测统计结果,昼间距路肩10m处噪声达标;夜间距路肩10m处噪声达标。本项目敏感点与路肩最近距离为15m,通过类比可知,远期车流量增加后,敏感点处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敏感点处声环境可维持在现有水平。 为进一步减少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对住户的影响,建议居民住宅在临近交通干线一侧窗户采用双层隔声窗,根据相关资料,至少可降低噪声5—8 dB(A)。 此外,区域在进行规划建设,为防止交通噪声对沿线特殊敏感点(如学校、医院、疗养院等)产生影响,环评建议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点布置应退让道路红线15m才能减小对其影响。 3、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1)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和环境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声环境保护原则: (a)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b)加强拟建道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c)经常养护路面,保证拟建道路的良好路况。 (d)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加强拟道路红线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 (e)工程管理措施 ①应设禁鸣标志,以降低交通噪声的污染源。 ②加强交通管理,经常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加。 (f)对沿线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要求。 项目两侧规划为二类住宅区及商业用地,道路沿线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离道路红线的规划控制距离必须严格按照临湘市规划局根据不同用地性质所规定的退让红线距离进行退让。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宜布置一些对声环境不太敏感的商业建筑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可以减弱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道路工程运行期大气污染的产生特点,其大气污染主要为交通车辆尾气排放及扬尘所造成的局部污染。为减小车辆尾气排放对周边局部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如下措施: 1)、建议结合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2)、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 3)、加强道路洒水降尘措施,以减小扬尘污染。 4)、对道路路界内进行绿化美化工程专项设计、并做好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养工作。 (3) 水污染防治措施 道路两侧分别铺设城市污水管和雨水管,实行雨、污分流。 道路的污水管和雨水管应分别与区域污、雨水管网相衔接,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 运营期的排水系统会因路基边坡或道路上的尘砂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应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全线的边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对可能造成的积水问题将予以特别关注。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安排专职环卫工人、清扫车定期、定时对道路进行清扫,以保持道路清洁,在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过程中应做到集装化、封闭化,采用密闭式的垃圾收集储存设备,运输采用专用封闭式垃圾运输车进行清运。 2)、通过宣传和制定法规,禁止在道路上乱丢弃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持道路两侧的清洁; 3)、道路运输中的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当防护不严时易产生撒落,罐装物资也可能会产生泄漏,从而污染道路和道路两旁的环境,因此,应加强对运输车辆进入道路的入口检查,并通过有关法规予以解决。 (5)、营运期社会影响减缓措施 1)、 道路的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道路主体工程阻隔及营运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 3) 加强道路主体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以提供人民的出行方便、工作方便。 4) 由于道路的建成通车将对工程沿线地价产生增值影响,必将导致沿线出现新的产业带和商业网点,工商用地、交通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将有所增加,为避免过多地丧失宝贵的土地资源,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道路沿线各种建设用地的审批和管理。 4 与城市发展规划、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是位于临湘市城西片区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全长459.261m,规划路幅红线宽度32m,机动车道设计车速:40km/h。根据湘潭市建筑设计院道路设计方案,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6.5m(人行道)+19m(机动车道)+ 6.5m(人行道)=32m。道路方案设计中,没有提出绿化带宽度和非机动车道,不大符合城市绿色道路设计理念,环评建议两侧人行道增加绿化带,机动车道两侧各留2.5米宽非机动车道。 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与沿线道路相交组成片区集散路网。主要承担城西片区南北向集散,加强城西地区两厢用地之间交通联系,完善片区路网,满足道路两厢居民的出行需求,项目建设符合临湘市城区区域路网规划要求——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城西片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启动迫在眉睫。因此,本道路建设合理可行。 5 选线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路线走向为规划路线,已确定,拟建道路两厢区域属于临湘市长安街道办事处三角坪社区等,两侧红线范围内无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目标,无环境制约因素。项目沿线用地规划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工程在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综上分析,项目选线较合理。 6 排水规划合理性分析 该区域为临湘市城区,区域已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项目路面径流经道路一侧污水管汇总后将通过市政排水管网进入临湘市污水净化中心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入长安河。 项目排水管网根据现状进行规划设计,排水自南向北流,接入永昌路排水管,最终经市政管网进入临湘市污水净化中心集中处理。本项目贯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以重力流为主,既节约能源,又合理处理管线交叉,规划合理可行。 7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8 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3551.7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29万元,主要为降尘、雨污分流、隔声降噪和水土保持、绿化等防治措施,占项目总投资的3.6%左右。 表7-9 环保投资一览表 投资项目(工程措施) 单位 数量 投资 (万元) 备 注 一 施工期降尘措施投资 1 洒水费用 天 300 9 洒水费用为300元/天 施工废水隔油沉淀池 处 1 2 2万/处 交通噪声防治 米 1000 6 围墙 3 本部分小计 17 二 营运期环境保护投资 1 表土保存、绿化 — — 2 2 水保措施 — — 10 不计绿化 3 绿化 — — 50 4 两侧雨水管、污水管分流 米 920 50 雨水管、污水管各460米 5 本部分小计 112 三 总计 129 9项目“三同时”检查、验收内容 为指导建设单位加强项目的环境管理,使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将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要求列表如下表7-10。 表7-10 项目“三同时”检查、验收一览表 时段 污染类型 控制措施 检查内容 及验收标准 施 工 期 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 裸土压实、边坡覆盖绿化、排水沟 配套排水措施建设、边坡覆盖植被保护情况 施工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在居民集中区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夜间禁止施工;高噪设备局部屏障。 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控制 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设沉淀池处理,禁止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三级标准 施工扬尘 洗车池及冲洗洒水设备,施工围挡、物料堆放场设置。 配套建设情况,车辆不带泥上路 营 运 期 排水体统 雨污分流、排水设施、管道 配套建设情况 交通标志 禁鸣、控制车速标志 配套建设情况 道路绿化 绿化带、人行道树的建设 配套建设情况 临时占地 土地复垦、恢复 临时场地是否撤除、植被是否恢复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 容 类 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施 工 期 大气污 染物 施工区 扬尘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运输车辆限速,粉状物料进行防风遮盖 达标排放
噪声 施工机械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 达标排放
水污染物 施工区 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外排城市污水管网 达到环保要求
固废污染物 施工区 建筑垃圾、渣土 交由渣土部门处理 达到环保要求
生态破坏 施工区 水土流失 合理安排工期,及时恢复植被 达到环保要求
营 运 期 大气污 染物 汽车尾气 CO NOx THC / 达标排放
交通道路 扬尘 洒水,保持道路清洁 有效控制
水污染物 路面雨水 CODCr 路基两侧设有下水道,与城市雨、污水管网相接 对长安河水质影响很小
BOD5
SS
石油类
噪声 交通道路 噪声 加强路面维护及道路绿化 达标排放
其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采取围挡施工,在建设区周边开挖排水沟,以防止土壤冲刷流失,以免堵塞城市排污管网。土方施工应采取边挖、边运、边填的方式,避免大量松散土存在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流失。 在施工完成后,不得闲置土地,应尽快对建设区进行环境绿化工程等建设,使场地土面及时得到绿化覆盖,避免水土流失,美化环境。

九、评价结论与建议

1 项目概况 建新北路(永昌西路~长安西路)位于临湘市城区城西片区,是连接永昌西路与长安西路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北起永昌西路,南至长安西路,道路全长459.261m,规划路幅宽32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双向四车道。道路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等)、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及照明工程等。本项目总投资3551.7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29万元,主要为降尘、雨污分流、隔声降噪和水土保持、绿化等防治措施,占项目总投资的3.6%左右。 2 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2015年3月份全市城区总体环境空气中SO2、NO2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情况。PM10日浓度有超标情况,环保局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0.0120~0.156mg/m3,超标率为33%,最大超标倍数为0.04。三湾工业园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0.121~0.168mg/m3,超标率为25%,最大超标倍数为0.12。环保局、三湾工业园PM10超标原因可能为受到了工业园陶瓷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影响。 长安河三监测断面中,长安河三湾、拦河坝、普济桥监测点水质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关标准。 (2)水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3月份长安河三湾、拦河坝、普济桥断面的水质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被统计项目浓度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水域水质功能标准,总体水质较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本项目区域昼、夜间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4a类标准。 (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两厢规划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目前区域内现状用地为菜地、荒地、宅基地,有少量高大乔木,动物种类和数量稀少,主要有蛇类、田鼠、蜥蝎、青蛙等。未发现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但物种生态系统稳定度较高,生态恢复能力较好。 3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3.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城市污水管网,再排入临湘市污水净化中心处理达标后排入长安河。渣土车清洗污水经简易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后排至临湘市污水净化处理中心处理,对长安河下游水质影响小。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设置简易沉淀池等施工废水处理设施,设临时截排水设施,高陡路基边坡临时覆盖,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本环评提出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废水排放对周围水体影响不大 3.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工地扬尘及施工机械尾气。通过采取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保持路面的清洁、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网)等措施后,施工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项目施工机械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采取本环评提出的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3.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应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相关环保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强噪声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等。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将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降到可接受范围内,且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3.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施工渣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建筑垃圾外运,并交由渣土部门处理;施工渣土由临湘市渣土办管理的专业渣土运输公司负责土方转运;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送往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 营运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4.1 地表水环境影响 项目营运期对附近水体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雨水径流。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在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减少。因此,本项目营运期间路面雨水径流对周围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很小。 4.2 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是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本项目沿线居民住宅距道路较近,NO2的排放将可能对附近居民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期间应加强该路段绿化,种植对汽车尾气NOX污染物有较强的抗性,能起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种,最大程度减小NOX对人体的危害。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因此,道路营运期交通车辆尾气对道路两侧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引起PM10超标的原因一部分是大量的基建扬尘、地面扬尘所致。随着工程建设的完工,道路建设及绿化的完善,PM10污染将得到控制。 4.3 交通噪声环境影响 由于本项目车流量较小,车速较慢,故交通噪声值较小,项目车行道两侧设有绿化带,交通噪声经绿化带吸收和距离衰减后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较小。本项目沿线规划建设商品房,为减少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对住户的影响,建议临近交通干线一侧窗户采用双层隔声窗,根据相关资料,至少可降低噪声5—8 dB(A)。 4.4 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道路起到分流作用,对加强区域交通联系,沿线居民及周边单位的出行、交通集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改善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区域贸易流通,有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带,对区域景观环境起到美化作用;绿化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施工占地所造成的生态损失,同时强化水土保持功能;排水设施的完善可使区域的雨污水顺畅排放,间接地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项目建成后可使沿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5 与城市发展规划、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临湘市城区总体规划、区域综合道路交通规划及排水规划、道路两侧土地利用规划,项目选址及路幅设计符合临湘市城市道路总体规划及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6 综合评价结论 建新北路建设符合临湘市城区总体路网规划;对完善城西区域的路网结构,提升城西区域道路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项目施工过程中和建成营运后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污染源可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7 建议与要求 (1)建设单位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外排,避免造成环境纠纷问题。 (2)施工结束后尽快对施工迹地应尽快平整、压实,采取相应的工程或植被措施对施工迹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护,同时应做好绿化防护工作。 (3)加强道路运输及道路养护管理,配置专用洒水车,定时冲洗,减少道路扬尘的污染,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4)根据区域排水需要,科学规范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做好与其他路段雨、污管道衔接工作,项目施工期排水管网等管线建设与本项目同步施工建设。 (5)建设方应严格执行国家 “三同时”政策,做到环保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投产;本项目建成,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