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网转载

宁乡“厕所革命”马蹄疾

编稿时间: 2019-06-23 00:00 来源: 人民网 

  6月16日中午,阵雨方过,池塘微澜起伏,檐下积雨滴落。

  在宁乡市双江口镇白玉村,78岁的李秀芳老人抱着竹篮穿过厨房,来到屋外的菜地。一排排菜架藤上的黄瓜、豆角、丝瓜衬着豆大的水珠,长势正好。

  李秀芳身手利索地在藤下采摘,身后的小孙女依依跟着跑,手上抓着一颗硕大的西红柿,咬得满嘴是红红的柿汁。

  “我家依依以前最怕回乡里了,她说最不喜欢黑漆漆的粪缸和臭烘烘的菜地。我们也怕她摔着,很少让她回来住。上个月把厕所改干净后,她经常闹着要来奶奶家摘果子。”李秀芳看着孙女,笑得格外开怀。

  城里孩子愿意回乡,农村居民过得舒坦,“厕所革命”在其间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3月,宁乡市全面吹响“厕所革命”号角,在近几年已改厕一部分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再改厕10万座,数量在全省排第一,实现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全覆盖,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改厕10万座,免费又满意

  “以前上厕所,得先憋上一口气,然后捏着鼻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找一个能落脚的地方。一到夏天,厕所里蚊虫飞舞,臭气熏天。”沙田乡村民廖月娥向记者描述以前如厕的情形。

  如今,走进廖月娥家的厕所,没有异味和污渍,取而代之的是白净的瓷砖地板和蹲式抽水马桶。原本露天单格化粪池,也改为三格式化粪池。

  “其实厕所不臭的秘诀就在这个化粪池里。”宁乡市城乡人居环境管委会改厕办主任杨向东介绍,三格式化粪池由3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便输送至第一池后,经过截留、沉淀、发酵三道流程,最终进入贮粪池。贮粪池中的粪便经过处理后,不仅臭味大减,肥效大增,还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

  屋内一个水冲式便器,户外一个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这即将成为宁乡农村家家户户的标配。为保证建设质量,新改的无害化厕所按照统一标准建造,每一个化粪池盖上均印有统一编号。

  今年,宁乡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进行大谋划、大手笔、大行动,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每户1400元建设费用由政府支出,并按照“群众参与、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50%的先进村(社区),给予2万元/个的奖励,激励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积极行动,努力让老百姓不花钱又满意。

  改厕遇难事,邻里来相帮

  “不改不改,蹲了几十年的厕所,都习惯了!”今年4月,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的张素平一听说要改厕,没等话说完便直摇头。

  “改厕不用你出钱,把厕所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住着舒服,对身体也好。”村里的老支书李长福上前劝说,帮他分析利害关系。

  张素平独居已久,脾气也犟得很,一开始怎么都不肯同意。李长福也不气馁,隔几天跑一次,最后直接把崭新的抽水马桶给张素平送上了门,这才让张素平动了心,顺利完成了改厕。用上新厕所后,张素平不由得点头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家桥村,1100多户农户在两个月内已全部实现改厕,且许多人家还用上了四格式化粪池。这种化粪池在三格式化粪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人工湿地。通过在人工湿地栽种美人蕉等吸附力强的植物,实现水质去营养化。如此处理后,这些生活污水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我们在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有人提出,要改厕就建更高标准的四格式化粪池,许多村民十分支持。大家还在会上提出愿意筹资筹劳,帮部分贫困村民、留守老人一起建好厕所。”陈家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立平介绍,由于四格式化粪池的建设成本较高,部分贫困群众难以负担额外的800元费用。这部分费用,便在全村筹措的资金中支付。目前,该村已完成500余座四格式无害化农户“改厕”。

  “随着乡村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我们村游玩。但厕所没改造前,很多游客都会遇到如厕尴尬的问题。”黄立平说,厕所不仅关乎村民自身的生活品质,还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杨向东介绍,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感受到了“厕所革命”带来的利好,真心称赞:小小厕所,造福乡村!

  截至6月20日,宁乡市今年已完成3万多座无害化厕所建设,余下的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省政府办公厅6月上旬对宁乡改厕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见习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张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