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网转载

日本水环境保护经验在湖南开花结果

编稿时间: 2019-04-18 00:00 来源: 人民网 

  ① 4月13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的师生在开展濒危动物与水环境保护野生实践考察。 靳星 摄

  ② 2017年12月2日,中日JICA国际合作项目我省赴日研修人员在日本琵琶湖博物馆进行采样试验。(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③ 2017年11月10日,长沙洋湖再生水厂,人工湿地内的三级植物塘。(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湖南省与日本滋贺县是省级国际友好城市。湖南有洞庭湖,滋贺有琵琶湖,1983年3月,在琵琶湖一艘游览船上,湖南省与滋贺县正式签署缔结友好关系的协定。

  2013年3月,湖南省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秘书处)与滋贺县琵琶湖环境保护部,共同向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申报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继一期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及居民环境意识提高”实施后,双方合作实施的二期项目“洞庭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改善”,即将在今年5月结题。

  6年过去,JICA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在湖南结出了哪些硕果?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项目实施单位,透过3个镜头,听他们讲述日本水环境保护经验借鉴的“湖南故事”。

  1 长沙洋湖湿地公园

  ——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与运营

  【镜头一】

  春日的长沙洋湖湿地公园,生机勃发,成百上千种植物赖以生存的水源,除了自然降雨,其余全部来自再生水。

  再生水,即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洋湖湿地所用的再生水,出自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运营的洋湖再生水厂。

  洋湖再生水厂掩映在盈盈绿意之间,走入其中才知大有乾坤。来自洋湖、含浦和坪塘3个片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分别通过一期“MSBR+人工湿地”、二期“MSBR+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后,水质分别净化到一级A标准和地表水准IV类标准,清洁度高,没有异味;然后再进入洋湖湿地,通过湿地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最终达到地表水准Ⅲ类标准。这样构建起一整套城市水环境生态再生工艺系统,洋湖在全国是“首吃螃蟹”。

  【故事】

  JICA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第一期选择了我省3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洋湖再生水厂、长沙水业集团花桥污水处理厂、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霞湾污水处理厂。

  湖南省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主任张灿明介绍,一期项目期间,日方专家来华19人,累计在华147天。他们前往3家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调研与技术指导,赠送水质检测设备。同时,中方也选派了16名骨干技术人员赴日学习交流。

  王文明,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一期项目2013年赴日研修人员之一。日本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的精细程度之高,让他印象深刻。如,严格监控每一道流程和每一个仪表数据,药剂投放多少并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都有据可查。他还在污水处理厂看到一本本厚厚的年卷,一年下来的能耗、药耗等指标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精细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很快在洋湖再生水厂得到应用。近年来,新编制了水质管理、设备操作、人工湿地工艺管理等5项技术规程,让运行管理不再“凭经验”。在过程管理上,将工艺指标逐一完善,各类仪表充分管起来、用起来,而且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所有数据形成图表、曲线,从中发现规律,进而调整工艺。

  如,整个厂区以前只有一块电表,如今各主要工艺环节都安装了电表,及时了解哪一块用能提高了,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王文明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一个明显变化,开会不再停留在“口头汇报”,而是通过一张张规范化的表格交流沟通,管理、工艺、检测、操作等各个环节全部打通,不再“各自为政”,出水水质、运营效能都有提升。

  “精细化管理正在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王文明带领记者前往办公楼二楼,这里是公司智慧水务运营中心。通过全工艺流程的所有设备联网以及遍布厂区的60多个摄像头,形成完整的污水处理全过程在线监测自动控制系统,10多个工艺段及配套车间的调试运行情况,都能在智慧水务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2016年,时任滋贺县琵琶湖环境保护部技监川岛先生来到洋湖再生水厂,对厂区的精细化运行和管理升级给予了高度赞赏。

  2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水生态环保教育走进课堂

  【镜头二】

  4月9日,周二,下午3点50分,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1828班教室,迎来初一各班选修《人与自然之水环境》课程的42名学生,座无虚席。

  课堂上,3人一组,每组的课桌上摆着3个小烧杯,分别装着稀释过的面汤试剂、洗洁精试剂、酱油试剂。

  同学们将玻璃吸管伸入烧杯吸取液体,液体与吸管中装有的高锰酸钾试剂相溶。5分钟后,每根吸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颜色越深,代表有机物污染程度越深。”老师指导学生将吸管中的颜色与化学比色卡比对,让大家认识厨余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1个多小时的课程,留给同学们的思考是:如何正确处理厨余垃圾,为下水道“减负”?

  【故事】

  作为中日JICA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单位,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从2016年开始,为初一学生开设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选修课程。这在全国都很少见。

  “日本的生态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不仅开设有成体系的课程,而且定期开展体验式的环境教育。”学校地理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靳星2015年参加了项目赴日研修,回来后深有感触。

  受此启发,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将日本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模式引入学校课堂,尝试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面向初一全体学生开放。

  一开始没有教材,学校组织靳星地理名师工作室、地理教研组、语文教研组联合研发,用一年多的时间自主编写了适合本地学生的环境教育教材《人与自然之水环境》,填补了国家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的空白。

  教材内容分为5大章,从知水、探水、护水3个层面,带领学生认识、探究水与大气、土壤、生物、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相互影响,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

  知识转化为行动,“小手”牵起“大手”。“我洗澡涂肥皂时会把水龙头关掉”“家里水龙头滴水时一定要用桶接着”“我让爸爸妈妈用淘米水浇花”……说起环保小妙招,孩子们滔滔不绝。

  这样的变化让学校领导喜在心头,开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这两年,污水处理厂、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厂及山区、湿地,都留下了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师生的身影。4月13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来参加濒危动物与水环境保护野生实践考察的孩子们,目睹江豚跃出水面,与麋鹿“亲密接触”,开展识鸟比赛,检测对比码头与湖中水质,收获满满。

  “开设这样的选修课程,是希望从源头入手,引导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增强环保意识,切实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长许小平对记者说。

  3 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

  ——水清绿绕的美丽乡村画卷

  【镜头三】

  一到周末,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就分外热闹。乡村小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样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画卷,让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流连忘返。

  “发现没?村里没有一个垃圾池!”光明村村干部吴向华带领记者一路走一路看:村垃圾分拣中心,塑料、玻璃、杂料等垃圾,分类整齐堆放;随处可见的干湿分离堆沤池、隔油池、三级化粪池,让农家院子告别污水横流……

  “村子干净、漂亮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做民宿、卖特产,生活也越过越好。”吴向华说。

  【故事】

  2013年至2016年,JICA一期项目开展了管理方法与经验传授、技术交流与培训、水质检测设备赠送、环保教育实践等活动,我省一批污水处理厂、中小学受益。在此基础上,JICA项目第二期——“洞庭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改善”于2016年启动。

  湖南省水资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主任张灿明介绍,近年来,我省不少农村地区新建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建得好”还需“用得好”,因此二期项目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培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利用率和有效率;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教育普及,提高村民环境意识,推动农村水环境改善。

  二期项目实施地选择在环洞庭湖“三市一区”范围内的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益阳沅江市三眼塘村。

  “在日本21天,我的黑色皮鞋丝毫没有变脏。”2017年参与项目赴日本研修的吴向华注意到,滋贺县的家庭、超市、街道等地方的垃圾分类做得非常细致,这是当地生态环境好的原因之一。

  光明村这几年在垃圾分类上下功夫。先是敲掉了村里原有的160多个垃圾池,然后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保洁员收集后再到村垃圾分拣中心进行再次分类,并对垃圾分类表现突出的农户予以奖励。吴向华介绍,以前全村每月垃圾量有60多吨,现在每月不到10吨,从源头上让垃圾减量,为水体、土壤减压。

  同时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技术,全面推广“三池一地一沟渠”技术。全村新建了50余个大小人工湿地、150个三格隔油池、500个干湿分离池,目前三格化粪池的普及率达到90%,今年将全部建成;修建了6处共3000余米生态拦截沟渠,有效解决了因生活污水直排引发的农村水体污染土壤问题。

  “环境保护,以前要监督着搞,现在变成了自觉做。”沅江市三眼塘村村总支委员陈德辉说,这两年村民思想变化大。(记者 曹娴)

  ■相关链接

  日本琵琶湖的蝶变

  琵琶湖位于滋贺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是日本最大的湖,面积约674平方公里。琵琶湖流域广阔,有大小460条河川流入,流域面积达3848平方公里。琵琶湖支撑着关西地区1450万人的生活与产业,相当于日本全国人口的11%。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受滋贺县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骤增等因素影响,琵琶湖的水体污染负荷加重,水质逐渐恶化,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这时开始,日本针对琵琶湖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滋贺县形成了兼顾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琵琶湖模式”,成为全球水生态治理的范本。

  “琵琶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居民”“行政”“企业(工厂等)”“大学等研究机构和水环境相关企业”4个主体共同参与琵琶湖水环境的保护。

  居民的环境对策——

  1977年5月,琵琶湖出现散发恶臭的大面积棕色浮游生物,即“淡水赤潮”。在了解到“磷”合成洗涤剂是“祸首”后,以家庭主妇为引领,全县开展了“请停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改用以天然油脂为主要原料的肥皂粉”的“肥皂运动”。

  每年7月1日的“琵琶湖日”,县内各地市民和企业与政府部门一起开展“美化琵琶湖运动”。官民协作,共同实施生成、种植、砍伐及清除芦苇群落等维持管理活动。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县内小学生登上船上学校“大湖之子”号住宿体验,了解琵琶湖环境。从1983年至2014年,有超过47万名儿童登船。

  行政机关的环境对策——

  “肥皂运动”之后的1979年,滋贺县制定了《滋贺县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止相关条例》,该条例为日本第一个规定工业废水排放中氮、磷含量的标准。

  1979年以来,滋贺县出台的关于琵琶湖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条例至少有14个,开展了6期琵琶湖相关湖沼水质保护计划。

  滋贺县自1973年开始着手琵琶湖全流域下水道铺设,将其放在琵琶湖综合开发中的重要位置。2012年末,滋贺县下水道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3%。

  企业(工厂等)的环境对策——

  滋贺县许多企业为满足严格的排水限制规定,纷纷主动咨询,在《富营养化防止条例》要求的适用排水标准日期之前,95%的工厂进行了适当的设施完善。琵琶湖的含磷浓度在数年后大幅减少,至今依然保持着较低的浓度。

  企业联合起来自主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先后成立了“湖南·甲贺环境协会”(湖南、甲贺是滋贺县的两个市)、“滋贺县环境公害防止协会”,旨在防患公害发生于未然,提高防止公害技术水平和普及水环境知识。

  大学等研究机关、水环境相关企业的环境对策——

  滋贺县内聚集了很多开展水环境商务的企业,还有11所大学在内的众多研究机构进行环境研究。企业与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开发高性能的环保材料,企业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发环保检测仪器等。

  一批机构开展实践性技术研修活动,如株式会社日吉接受了包括来自中国湖南省在内的19个国家的200多名研修生,开展琵琶湖富营养化对策等研修活动。

  (曹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