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 十四五规划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新愿景

编稿时间: 2016-09-26 00:00 来源: 发改局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全面激活临湘市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等战略资源,大力实施“沿江开放、临岳融合、承接转移、绿色崛起、转型跨越”战略,致力培育和打造绿色化工、滨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努力将临湘市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水陆双向开放合作试验区、“两群两区”门户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湘鄂省际沿江滨水产业发展先行区、岳阳市生态山水宜居型副中心城市,全力打造湘北山水门户,滨江工业新城。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承接创新跨越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格局下,立足当前经济实力较弱、发展相对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的市情,主动把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转型有机统一起来,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承接冶炼产业转移发展,努力增强发展的后劲,推动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

——坚持多规合一协调发展。积极抢抓临湘市列入国家“多规合一”工作试点县市的机遇,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推动 “多规融合”和“多规合一”,形成全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奠定基础。

——坚持滨江临湖特色发展。充分利用临湘市滨临长江黄金水道、洞庭湖、黄盖湖等大江大湖流域的区位地理优势,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产业格局当中,努力发挥临港、物流、产业协作与配套功能,重点发展以浮标、渔具、旅游等为主导滨水产业,打造现代滨水型经济、社会和城乡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文明发展。

——坚持融合联动开放发展。大力推进临湘市融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格局,加快与岳阳融合联动、与湖北、江西形成对接、与长三角形成互补,打造临湘、赤壁、洪湖、云溪区域发展“金四角”,构筑临湘、云溪、儒溪、黄盖湖沿长江工业走廊,形成临湖公路、杭瑞高速、机场公路产业融合发展轴线,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开放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公平正义。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坚持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把资源和环境价值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重点在城乡发展、产业打造、生态建设等方面形成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特别注重保护市域范围内的江、湖、湿地、山体资源, 建设天蓝、水净、山青、地绿的秀丽临湘。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大力发挥临湘市属于长江经济带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带两区”)等多重国家级战略背景的区位与政策优势,重点突出临江、两型、绿色、生态、小康等内涵特质,以开放融合、转型升级、先行先导为基本战略,加快城镇和产业融入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中,推进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加快社会和城市建设模式实现民生优先、生态宜居,将临湘市打造成为“一带两区”绿色转型、民生小康发展的先导区。

——长江经济带水陆双向开放合作试验区。充分利用临湘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空间区位优势,充分释放临湘市位于湖南长沙市、湖北武汉市两省省会地理中心的空间经济优势,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陆路交通网络为依托,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在巩固其作为湘鄂赣边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地位基础上,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区域发展,积极探索在产业协作、产业转移、文化旅游、出口贸易、城镇建设、交通廊道、生态安全、流域治理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形成与长江上、下游地区及周边省份区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将临湘市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水陆双向开放合作的试验区。

——“两群两区”门户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充分释放临湘市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两群”),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两区”)的区位和战略优势,突出长江流域和湖泊生态特色,巩固湘北门户城市地位和特色,积极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协同探索绿色转型发展的模式和经验,重点在两型社会建设、流域生态安全、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陶瓷、花炮等落后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打造“两群两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湘鄂省际沿江滨水产业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临湘市浮标产业的业界优势,积极申报“中国浮标之乡”,打造“临湘浮标”地理标志,使临湘浮标成为市城经济新的增长极,并以浮标产业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渔具等相关滨水产业。放大临湘市作为湘北沿江城市的地理优势,主动对接湖北省的洪湖市、赤壁市等省际沿江毗邻城市,重点在沿江滨水观光旅游产业、水上垂钓休闲度假产业、江湖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工业、亲水健康生态地产业等滨水产业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局面,将临湘市培育成为湘鄂省际沿江滨水产业发展先行区。

——冶炼、化工产业国内转移转型优选承接地。以株冶集团绿色改造升级项目落户临湘市为战略契机,以临湘及周边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以临湘江滨江产业示范区为载体,充分发挥临湘通江达海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大力支持以株冶集团为核心的冶炼产业省内绿色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加快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转移承接需求,建设能够既满足国家、省、地方的环保、政策、标准等要求,又满足企业效益要素的要求,实现产品与资源高效对接,政府、企业、当地民众多方共赢,可持续增长的冶炼、化工产业国内转移转型优选承接地,带动中国、湖南有色、化工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岳阳市副中心城市。进一步延伸岳阳作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对于临湘的战略优势,进一步放大临湘在岳阳市域中的比较优势,以打造岳阳市“十三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战略目标,更加强调临湘的经济增长与增速实力,争做岳阳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全力将临湘建设成为岳阳市副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临湘拥有冶金、化工、建材专用深水码头的优势,加快与岳阳城陵矶港形成互补双赢。积极释放临湘具有的能源和矿藏优势,以自身储量丰富的钨矿、岳阳华能以及密集的铁路和水陆交通网络为依托,打造岳阳市域能源集散地。努力展示临湘生态、宜居、绿色、养生、旅游等城市魅力,塑造长江中游明珠城市的临湘品牌。

第四节 发展战略

“沿江开放,临岳融合”战略。充分挖掘和放大临湘市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加快沿江沿路双向开放,推进跨江两省开放,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城乡融合、生态环保等领域保持高度开放态势,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素流动自由、开放协作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和转化临湘市毗邻岳阳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岳阳市主城区。有效整合长江岸线码头、港口、交通等资源,强化与岳阳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廊道联系、化工产业上下游产业协作关系、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岳临城际铁路、G107快速化改造、滨江产业走廊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和人口合理流动,逐步实现临岳互补、融合、协调发展。

“承接转移,转型升级”战略。充分利用临湘自身作为国内承接冶炼、化工产业转移转型优选地的定位,主动对接国内、省内冶炼和化工两大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积极承接转移转型企业,形成以绿色化工和两型化冶炼产业为重点的滨江产业大走廊和相关产业集群。桃林铅锌矿独立工矿区建设将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聚焦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继续实施尾矿库重金属渗滤液处理工程、尾矿重金属滩面治理工程,解决尾矿污染严重问题。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产业承载能力。依据矿区工业遗址、遗产的特点,在铁路升级改造和6501 环境治理方面,突出旅游特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将桃矿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示范区”。

“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融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提升新时期临湘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加快在“互联网+农副产品加工业”、“互联网+滨水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把握“多规合一”的创新机遇,推进政策机制创新,释放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发挥滨江临湖,通江达海的区位空间优势,培育和开创自身新的产业优势。始终坚持走绿色崛起,转型跨越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化产业体系,重点在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绿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方面加快转型。加快推进桃矿独立工矿区实现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构筑绿色化城乡体系,形成低碳集约、有机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绿色化生态体系,形成自然和谐、山水秀美的生态文明价值优势格局。

“功能分区,产城融合”战略。按照临湘市的区域背景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竞争能力,依据“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确定环境功能分区,将临湘市域整体划定为市域北部重点开发的滨江产业区、市域东部限制工业开发的生态农业和旅游区、市域中西部优化开发的都市综合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域。科学引导城镇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以冶炼化工为主的滨江工业园,加快限制和退出以陶瓷水泥为主的矿产建材产业,加快滨江产业新城道路、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农副产品加工、楠竹加工为主的楠竹特色产业园,提升羊楼司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园区的配套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

“生态吸引、文化激活”战略。通过实施“生态吸引、文化激活”战略,形成独具临湘特色的生态力和文化力,打造临湘市软、硬实力提升的3.0版。充分发挥临湘市具有林地面积比重大,湖泊、湿地、河流众多的生态优势,积极实施“生态吸引”战略,打造包括大云山、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黄盖湖风景名胜区、洋溪湖湿地公园景区等在内的众多具有生态吸引魅力的景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形成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模式,充分塑造生态优化、生态价值的生态硬实力,用生态的理念提升临湘的价值吸引力,提高发展品质和可持续性。充分挖掘和依托境内拥有的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瑶族文化、黑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激活”战略,将文化生产力渗透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现文化对发展全方位、全局性地激活,形成独具魅力和无限放大的文化力。重点加快建设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城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将临湘市打造成为人文底蕴深厚的区域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用文化的内涵激活临湘的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构筑有生命力的文化软实力。

“民生优先,治理优化”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本导向,树立底线思维,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惠民、教育提升、文化惠民、治理创新等重大民生工程。以临湘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快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殷实的幸福临湘。并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通过“多规合一”平台,不断提高规划和项目实施的效率,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环境,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载体,不断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高效政府。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五节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20年,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等“五化”融合共进的发展局面,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多规合一”试点的成效与示范作用得以逐步显现,以城镇、农业、生态为划分基础的三类空间在引导区域、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以绿色化工、现代冶炼、滨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绿色化的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基本形成。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民主法治社会实质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基本现代化。全面建成“绿色、神秘、活力、宜居、美丽”的幸福临湘。

具体目标

——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协同并进。按2015年价格计算,2020年GDP总量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13-15%左右,人均GDP升至 元,年均增长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超过 亿元,年均增长 %;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亿美元,年均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二、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 亿元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以上。

——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大幅增强。到2020年,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实现更加广泛的民主与自由、公平与正义、法治与包容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元和 元,年均增长 %和 %,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 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以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 平方米。

——社会保障与扶贫攻坚同步提升。到2020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救济事业全面推进;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以上;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以上;贫困发生率降低到 %以内,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全市 个贫困村、 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持续优化。到2020年,市域“沿江开放发展,临岳融合对接”主体构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承载功能明显提高,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 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 万人左右,市域城镇化率升至60%;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乡镇集镇污水处理率达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以上,城市绿化率达到48%,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以上。

——开放创新与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提升,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以上,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以上,人才总量 万名以上,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持续保持。包括行政体制、要素市场、国企、土地财税金融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在内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

临湘市“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预计数 2020年目标值 年平均增长% 备注
一、经济发展 (6项) 1 GDP 214亿元 430亿元 年均增长15% 预期性
  其中:一产业     年均增长 % 预期性
  二产业     年均增长 % 预期性
  三产业     年均增长 % 预期性
2 人均GDP 42000万元 76780万元 年均增长12.8%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 185亿元 400亿元 年均增长16.6%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3亿元 116亿元 年均增长13% 预期性
5 进出口总额 0.9亿元 2.6亿元 年均增长23% 预期性
6 财政总收入 7亿元 15亿元 年均增长16.4% 预期性
二、结构调整(5项) 7 三次产业结构   2015年10:55:35 2020年 : : 预期性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以上 预期性
9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以上 预期性
10 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以上 预期性
11 城镇化率     %以上 预期性
三、教育科技(5项) 12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预期性
13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预期性
14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1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性
16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四、资源环境( 12项) 17 耕地保有量(公顷)     34150.64公顷以上 约束性
18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五年下降 % 约束性
19 亿元GDP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亿元 约束性
20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     五年下降13% 约束性
21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五年下降 % 约束性
22 主要 污染 物排 放减 少 化学需氧量     五年减少 % 约束性
氨氮     五年减少 %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五年减少 % 约束性
氮氧化物     五年减少 %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24 城区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 约束性
25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约束性
26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约束性
27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约束性
28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 约束性
五、社会民生( 17项) 29 人口自然增长率     稳定在 ‰左右 约束性
3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五年累计 万人 预期性
31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以内 约束性
32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年累计 万人 预期性
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年均增长 % 预期性
3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万元, 年均增长 % 预期性
35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     % 约束性
36 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     % 约束性
37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     % 约束性
38 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医生数     约束性
39 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平方米/人 预期性
40 县级以上城区住房保障率     % 约束性
41 公路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预期性
42 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     % 预期性
43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五年下降 % 约束性
44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五年下降 % 约束性
45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五年下降 % 约束性
六、民主法治( 5项) 46 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率     % 约束性
47 政府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     % 约束性
48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 约束性
49 基层民主参选率     % 约束性
50 社会安全指数     % 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