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 市委党史研究室 > 特色临湘

百年沧桑临湘塔

编稿时间: 2020-05-25 22:22 来源: 史志办 

百年沧桑临湘塔

刘晓瑜

在临湘市江南镇儒溪居委会长江边的儒矶山顶,有一座临湘塔,又名儒矶塔。这个塔八方七级,高33m.塔基条石铺成,塔身由青砖和条石砌成,是座实心塔,塔的各层有短檐挑出,檐角上翘,翘首成卷尾状,檐角下悬风铃,如今仅有数只残存,塔身四周设有佛龛,内置佛像,塔顶置莲花宝顶,宝顶上置有铜尖。

临湘塔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时任台湾道台刘璈捐资主修,塔身嵌一方汉白玉质、由清代名士吴獬亲笔撰写的《临湘塔记》。

临湘塔在198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升级为岳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申报国家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临湘塔承载了两位临湘历史名人:刘璈和吴獬。临湘塔,承载着临湘两位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名人:刘璈和吴獬,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是都非常有才,被同为岳阳籍的湘军领袖人物左宗棠看中而器重。左宗棠任甘肃总督时,欲聘吴獬任其幕僚,吴以身体缘故推辞。吴獬后来致力与传道授业,终成一代教育大家,作《一法通》启蒙后世之人。而刘璈被左宗棠招入麾下,驰骋征战浙江,镇压太平天国,屡立战功。经左宗棠举荐,出任台州知府,继任甘肃兰州道台,之后又两次入台,出任台湾兵备道,主政台湾,抗法护台,可谓功勋卓越,广受民众拥戴。

左宗棠对刘璈信任有加,曾经上疏称:"共事多年,信心有素,于整军治民之事,必能补其缺漏,仰答恩知者也。",其中可见一斑。1885年9月,左宗棠去世后,刘璈和吴獬二人不约而同作了情深意重的挽联:

相业亘古今,史凭忠耿一心,内攘外安,尽瘁手擎天柱赤;

思知逾骨肉,适值冤埋三字,山颓木坏,望洋泪涌海涛红。

——刘璈挽左宗棠

由乡贤而入阁,由幕宾而督师,建树虽多,殊遇有人惭地下;

曾辟书以求才,曾俸金以助试,拜瞻未遂,贱名无路附门生。

——吴獬挽左宗棠

二是都因为湘军和淮军不和而受到牵连。湘军首领左宗棠去世后,淮军首领李鸿章得势,排挤湘籍人士。吴獬在科考中遭受淮军领袖李鸿章之弟主考官李鸿藻排斥,论成绩本应该点为第一名进士,却定为第二十一名。刘璈则遭受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打压诬陷,革职查抄,险被处死,最后流放黑龙江,郁郁而终。

三是在职时都是爱国爱民的好官。吴獬曾经任广西荔浦知县,在任内放足禁赌,深得民心,后恨于不能解百姓之苦,愤然辞官从教。刘璈去台湾后,视事伊始,在强化国防、抗击法国侵略者外侮的同时,巡察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各处,着手改筑沟渠,清理污迹,扑灭疫疠,造福当地百姓。

正因为如此,两位临湘知名人士才志趣相投。刘璈当初在做浙江台州知府时,因当地多年科举不仕,在台州建塔,九年时间科举成功的人有几十人。为了家乡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刘璈在去台之前在家乡长江边依样建塔,并请县令黄庆来作序,黄转请吴獬作序,吴獬先生欣然应允,妙笔成文。

《临湘塔记》

为志者,最下。虽所为科举者计,宜志 科举者得之也。为设科举者计,使志科举者得之,尚不若不知所为志者得之也。不知所为志 者其不得之,不至无所不至。较专志科举者不差愈邪者。吾邑临湘东下八里,当流而崖者,为儒矶。或曰,邑得科举之鲜,造塔於是,得者必盛。或曰,是志科举者利也。彼志科举, 塔适成之。或曰,不疵塔之为道也,术也。是塔也成,志科举者不必得,不志科举者反得之矣。吾以谓:是塔也,能使共得科举,又能使专志科举者,不能共得者必不尽,罔罔焉应科 举者可知也。独吾邑之不幸而已邪。难者曰,凡为塔,未闻能使志科举者不得,志科举者, 何赖是塔为。曰,子安见专志科举者,肯以专志科举者者自名者邪。且塔之为道也,术也, 能使人心得科举,能使专志科举者不得。蜀犬不能使人不专志科举哉。吾邑福建分巡道刘君璈,当守浙江台州试造之,九年,而科举得数十人者也,乃倡造之。请记於侯黄先生。先生名庆来,为余师。勤於民,鲜假日。曰,子能为我记乎。

光绪七年十月邑人吴獬记

临湘塔联系着两位中国历史名人:李白和陆逊。在临湘塔下游1000米处的长江边有个白马矶,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在这里拜会朋友。有《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诗为证: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这是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牵累,于唐至德二年(757)十一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第二年秋天路过位于今天湖南临湘市江南镇境内的长江边鸭栏驿,碰到了老朋友裴隐。这裴隐本是岳阳人,官至侍御台,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白在失意潦倒之时,在这里受到故交好友热情接待,送来御冬衣物,自是感激不尽,所以写了这首《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诗中的鸭栏和白马矶都在离临湘塔不远处。

据《一统志》载:鸭栏矶,在岳州临湘县东十五里。吴建昌侯孙虑作斗鸭栏于此。白马矶,在岳州巴陵县境。另据《湖广通志》在:白马矶,在岳州临湘县北十五里。这两个地名至今犹在。

临湘塔上游2000米处是临湘的老县城陆城,是三国东吴大将陆逊屯兵之地,故称陆城,至今已逾千年,当时,沿长江至洞庭一线均为三国古战场,至今还留下了黄盖湖、陆城、鲁肃墓、点将台等名胜。陆城地处长江南岸、扼湘鄂咽喉要津。

临湘塔连接着两处历史文化名胜:岳阳和赤壁。临湘塔处于古城岳阳和三国古战场遗址的中心位置,上游三十公里处是岳阳,下游三十公里处是赤壁之战核心景区,并且临近三国吴军操练水兵之地黄盖湖。从三国文化的挖掘和旅游开发来说,临湘塔所处地理位置意义重大。它的对面是湖北洪湖,2008年,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曾经在这里拍摄了部分镜头,至今为当地百姓所津津乐道,客串了群众演员的人员更是引以为豪。

临湘塔铭刻了日本鬼子入侵的罪证。1938年11月8日,侵华日军11军第六师团今村支队疯狂侵入湖南北大门临湘。当日傍晚,日寇乘坐6艘汽艇从湖北洪湖的新堤出发,半个小时就到达临湘塔附近,他们以为临湘塔是碉堡,里面有埋伏,就用机枪一顿乱扫,他们哪里知道这个临湘塔是个实心塔。日寇从临湘塔上游不远处登陆后血洗临湘老县城—陆城,临湘成为湖南第一个沦陷的县。后来,驻扎在附近的日寇又经常以临湘塔作靶子练习射击,使塔身留下屡屡弹痕,变得千疮百孔,《临湘塔记》被击落数块,使此文四字无从考证,后虽经各级文史考古专家补正,千古美文依然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至今在临湘塔身还可以看到很多弹孔,早些年弹孔里面还有残留的子弹。可以说,临湘塔记录了日本鬼子的昭昭罪行。

临湘塔见证了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的史实。刘璈作为台湾首任兵备道,在朝廷任命他去台任职之前在家乡的长江边修建临湘塔,长江入海与台湾海峡相连,本身就证明台湾在历史上就是中国不开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台湾的势力都不可篡改。2017年5月23日,台湾湖南商会会长、原台湾大学教授、刘璈研究专家熊子杰先生来到临湘市史志办查询有关刘璈史料,听说还有刘璈修建的临湘塔,十分高兴,专门咨询了岳阳、临湘有关史志专家,进行了详细了解。他说,刘璈是作为朝廷命官管理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的证据,临湘塔是他在家乡留下的宝贵文物,对研究刘璈、乃至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熊子杰先生说还要组织台湾和岳阳学者召开关于刘璈的专题研讨会,临湘塔将是很好的文物现场。

作者刘晓瑜,临湘市史志办副主任,曾经在原临湘市儒溪镇工作,分管文化工作,作为市政协委员,多次撰写提案和建议,呼吁加强临湘塔保护,引起湖南省、岳阳市有关部门重视。

摄影者张诚高,曾任儒溪镇镇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