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 市委党史研究室 > 特色临湘

临湘找到业茶晋商后裔,其祖父张稷长眠于羊楼司

编稿时间: 2020-06-12 15:23 来源: 岳阳日报 

张益恭全家福(第一排左起张倩、王永憶、张益恭夫妇、张慰、张艾)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桂林 海燕)5月20日,临湘市“万里茶道”申遗办公室曹海燕带领工作小组一行4人,走访了当年在临湘业茶的晋商后裔王永憶。从而连接起晋商张稷在羊楼司创办“天顺长(昌)”茶庄鲜为人知的创业历史。

上午八点半,阳光明媚,和风扑面,当工作小组一行来到长安街道兴农巷17号楼前,王永憶、陈吉吾夫妇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地迎候在门前。

进入华宇,一股文明、祥和的雅室气氛扑入眼帘;客厅西边正面墙上悬挂着“家、福、和、顺”四幅书法斗方;东面墙上,张挂着晋商后裔王永憶家族的全家福巨照和一百多子孙生活照。家族兴旺的情景,不需言表。

主宾落座,王永憶女士斟上香喷喷的临湘炒青新茶。曹海燕表明来意,王女士热泪盈眶的捧出了生身父、母张益恭夫妇的照片和一百多封潮湿浸染过的家书,语重心长地讲述起祖父张稷在临湘业茶的家史。

张稷(字社安)清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山西榆次南关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22岁,随同晋商来到临湘业茶。先后在临湘聂家市(现聂市镇)、羊楼司和湖北蒲圻(现赤壁)羊楼洞等地,与人合伙创办了“天顺长(昌)”茶庄。合资的“天顺长”生意兴隆,成为羊楼司最大的茶庄。他以羊楼司为总号,在聂市、安化、羊楼洞多处设立分号,常年驻扎20余人,茶品主销张家口等地。

民国初年,张稷一人买下羊楼司总号“天顺长”,实行股东交换,保留原“天顺长”庄号和掌柜、伙计一色诸人,维持原存进销渠道。不久,正逢粤汉铁路通车,距羊楼司老镇1公里的尖山铺设立了火车站,张稷毅然将“天顺长”茶庄迁移到尖山铺(现羊楼司政府所在地)以图运输方便。从此,北去的茶路便被铁路替代。

“天顺长”在羊楼司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在对外销售方面,还依赖羊楼洞老“天顺长”茶庄的名气。因此,“天顺长”所压制的茶砖还印有“天顺洞茶”的字样,以便行销。民国九年,(1920年)羊楼司“天顺长”制茶45万箱,销售7.75万元,均列入蒲圻羊楼洞统计资料。

在张稷的苦心经营下,“天顺长”历经了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生存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因政治原因,临湘县政府将茶庄没收归公有,并入临湘县茶厂联营处。

1938年张稷年将古稀,心力不济,便将三子(王永憶的父亲)张益恭从山西召集临湘羊楼司,接管“天顺长”茶业。张稷留在羊楼司,后于1959年病故,葬于羊楼司单家山,享年90岁。

20多出头的张益恭,年轻有为。勤奋敬业,他以龙窖山茶区的高山茶为依托,将“天顺长”茶业办得风生水起,新建茶庄3000多平米;每年茶市旺季,来自江西修水、上饶等地的包工头带着几十上百号雇工,来茶庄揽活。加上当地拣茶女工,多时茶庄雇工达到500多人,成为羊楼司规模最大的茶庄。茶品仍挂“洞川”品牌,合在羊楼洞茶品一起,销往中蒙俄边界,成为“万里茶道”上盛名鼎鼎的“两湖茶”生产厂家。

解放后,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当地政府以“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资产为由,”“天顺长”被查。后经审查,张益恭除一心经营茶叶外,没有任何劣迹和欠下血债。被放回来。政府将“天顺长”和聂家市三家私营茶庄一起合并为“中茶公司临湘联合茶厂”。

1952年5月,张益恭舍弃羊楼司茶业资产,丢下刚刚出生才二十多天的女儿(王永憶),回到了山西榆次。

王永憶被羊楼司尖山街上的木匠王贵云收养,(王在“天顺长”茶庄做木工,与张益恭有些交情),取名王永憶,意在永远怀念张、王两家这一血脉情谊。

由于历史的原因,到1982年,张益恭多方打听和投寄书信,才与王贵云老人沟通,找到自己遗弃在羊楼司的女儿王永憶。晋商后裔王永憶与丈夫陈吉吾现已退休安度晚年。晋商张益恭于2018年病逝于山西榆次,享年96岁。

临湘找到晋商后裔,其祖父张稷长眠于羊楼司

王永憶与张益恭的家信

这一百多封渗渍斑驳的家书,记述了山西榆次和湖南临湘张、王两家半个多世纪的亲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