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李石菴与撑旗亭(古碑解读之六)

编稿时间: 2020-09-03 08:53 来源: 临湘市文旅广新局 

李石菴与撑旗亭(古碑解读之六)

清代迎来了久违的“同治中兴”。羊楼司万善团(今黄沙村)竹山里,花屋里的茶农顺应历史潮流,抢抓时代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扩大茶叶种植,采摘和加工。因茶而富者,日进斗金者,比比皆是,李石菴就是其中的一位翘楚。

李石菴是当地很有影响的秀才,天生有个灵活的脑袋瓜子和善于经营管理之术。他不拘泥于墨守成规,勇于开拓进取,是位敢于吃螃蟹的人。他在茶叶经营上,把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首先走出大山,四处捕捉茶叶销售的商机,曾经多次来到羊楼洞、羊楼司、聂家市,甚至直接找到汉口市场,与俄商、晋商、粤商、徽商、赣商等茶商对接,联络感情,交友甚笃。采取请进门送出去的办法,赢得广大茶商的青睐。晋商和粤商曾在竹山里、花屋里设有茶庄,较好地解决了茶叶采摘时的劳力与提高茶叶质量等问题,深受茶商茶农的拥戴。因而,李石菴也成为日进斗金的首富者。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初夏的一天,李石菴从汉口销售茶叶返回竹山里,撑旗岭是其必经之道。时至傍晚,天也渐渐地暗了下来。他走到撑旗岭上,就想起老辈人的讲述:这里曾是东吴大将黄盖撑旗立寨之地,故而得名。突然间,耳边响起千军万马的奔腾、喊杀声、马嘶声、桨橹声,随即传来,真是“肽陋同陋然而”,“彼犹求能深知之也”。这里虽有茅舍,但也无人居住,“非为聘游观远眺望也”,“是此亭傍有茅舍数橼,坐不满十余人”,“遇风雨骤此,遇客不履如洗,夏日派暑渋渋寒慄,所逃避而檐影朦胧,萤火熠熠,四无人声,中待石持欲待白于东方”此宿于中道,遄征者旨为仅予等居登山下目击而心伤。他曾在心中暗暗许诺:“你赐给我一线亮光,日后我为你造一座凉亭”这是李石菴夜过撑旗岭时最为忐忑和畏惧的心态。顷刻,他突然觉得眼前一片光亮,顺势下得山来。

在他的倡导下,山下的绅士、茶农纷纷响应,踊跃捐钱捐物。不久,一座崭新的凉亭就屹立在撑旗岭两峰之间。新亭“仰逼穹苍,俯极万類,南指药姑,北控黄盖。”“山川相缭,躬错绮分。迁客骚人,偶遇而徘徊焉。”“何必湛禀之华,而弗陋乎。美不自美,因人而驚。”新亭建成,特书捐户芳名,勒之贞石,作为善者而告之。亭也以其原地名,曰:“撑旗亭”。撑旗亭竣工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岁次甲戍孟秋月。

撑旗岭亭座东北,向西南,长826厘米,宽475厘米,高440厘米,虽经过多次的修缮,仍为一门六柱小青瓦覆盖的通透式凉亭。亭内保存原建亭时的条石和石凳。西南面石柱中镶嵌一通长120厘米、宽67厘米、厚20厘米的“撑旗岭亭记”碑;东北面石柱中镶嵌一通长90厘米,宽67厘米、厚15厘米的捐建碑;亭内还有一通长120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民国三年(1914年)万善团立“禁止车行”碑。

《亭记》以360字的区区短文,刻录了建亭的起因和新亭竣工的环境。并刻录了首士:陈¨廷、余中丙、李石菴、¨颖思、李巨菴、聂南炳、李显忠等三十六位捐建者的芳名。事后,聘请专人负责撑旗亭的日常事务,改变了该亭无人看管之现状。

撑旗岭亭历经150余年的风雨洗涤,虽然面目全非,她却书写了清代“同治中兴”时期,羊楼司万善团(今黄沙村)发展茶叶的辉煌历史,茶商、茶农的友好过往,成就了茶叶史上之瑰璋。

临湘市万里茶道申遗办

桂林  海燕

2020年9月1日